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重点。

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机具数量不断增加。

截止去年底,苍山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6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达到1400多台。

农机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随之出现了“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以及联系业务难、收取作业费难等一些新的问题。

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苍山县农机部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

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2处,以完成工商注册的13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总结出了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

总的情况归纳如下:一、创建形式在农机合作社创建过程中,坚持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形式多样。

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为出发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搞“一刀切”,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村集体为依托,农机大户带机入股的合作社。

机械所有权归机手个人,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

如,民和农机合作社,是以兰陵镇西横崖村委会为依托、农民自愿入股,按照“个体所有、联手经营、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单机核算、共同发展”的模式,于2007年4月组建的。

由村委会牵头,农机大户孙忠生、孙景敏等人发起,吸引21名机手自愿以机械折款入股,总股本达220万元,现有联合收割机7台、大中型拖拉机19台、配套机具58台(套),租赁场地1660平方米,村集体扶持资金20万元,新建车库8间,达220平方米。

合作社以服务本村农业生产为主,辐射周边村庄,积极为机手跑市场、抓订单、组织跨区作业。

今年通过跨区作业和为当地服务,实现经济收入96万元。

第二类是以专业户共同出资、财产共同拥有式的合作社。

机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利益按投资比例共同分配。

金禾农机合作社,就是由新兴镇马楼村农机大户徐金合和种粮大户卢克合共同发起,吸收农机维修、加油站、农资经销店等专业户投资入股,全社共有13个投资股,总股本达82万元。

合作社还承包了部分村民的300亩土地,实行服务农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使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可实现经济收入90多万元。

第三类是与承包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

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承包经营土地,达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

比如苍垦农机合作社,由曲敏峰、赵尔林等人发起,吸收了20个农机大户入社,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有效利用农机资源。

合作社成立后,承包土地8000亩,对土地进行整合,实现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仅承包土地,今年就可实现盈利200余万元。

第四类是由农机经营户或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的合作社。

如凤林农机合作社,是在原神山农机销售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金岗农机合作社则是由兰陵仲村接机服务站组建的。

二、创建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成立了“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合作社建设。

研究制定了“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自愿民主”的原则,做好统筹规划、试点建设、建章建制、督导管理,达到稳步推进、规范发展的目的;组织技术培训、完善工作职责、帮助办理有关申报手续、解决群众疑难;组织专业人员搞好建章立制,制定农机作业质量、安全生产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实行政策倾斜。

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今年全县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有60%的是各合作社成员。

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都是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

比如今年“三秋”,为了推广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全县建起了“六大示范基地”,都是由农机合作社承担实施的。

(2)强化资金扶持。

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县财政先后投资60万元,用于农机库棚建设、示范推广新型机械、维修设备等补助。

(3)争取信贷优惠。

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优先提供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简化放贷程序,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延长还款期限,仅去年就帮助合作社成员解决贷款80多万元。

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

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

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是抓好兰陵的民和农机合作社、卞庄苍垦农机合作社、新兴金禾农机合作社等8个样本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严格建设标准,加强规范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按照山东省《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

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7间以上,并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

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合作社科学运作。

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

同时还把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

每年农闲时期都聘请有关机械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或农机化学校老师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在今年的三夏、三秋农忙之前,就举办了4期专业技术培训班,聘请福田公司等生产厂家技术员前来授课,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

还制定了机械操作规范和作业标准,要求机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切实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

三、合作社凸显重大作用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

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实行“订单作业”。

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

开展夏季小麦机收、麦秸还田、玉米机播和秋季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机播等“一条龙”作业,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两秋”。

如今年“三秋”期间,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本村土地实行统一机收、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与往年机手单打独斗、农户各自为战的情况相比可减少5-7天时间,并为无劳力的困难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三夏”期间,全县32个合作社都组建了“跨区作业服务队”,在保证当地小麦机收的前提下,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参加小麦机收大会战。

共完成机收小麦面积220万亩,实现收入1100万元。

“三秋”期间,又组建6个“玉米机收服务队”,分别到济宁、泰安等地开展玉米机收,既为我县玉米机收提供了经验,又增加了农机合作社成员的收入。

据了解,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比过去年平均增收5000多元。

四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

如苍垦农机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8000亩,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金禾农机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了部分村民的300亩涝洼低产田,过去是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十种九不收;合作社承包后,动用大型机械实行林、田、路、渠综合开发,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使农户有了收入、合作社增加了盈利,实现了互惠双赢。

五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

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同时种粮的农户从中也得到了实惠,有些农机合作社,将非农机户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后,享受合作社一系列优惠待遇,农机作业只收成本费,省工、省力又省钱。

六是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合作社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示范项目、玉米机收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起着典型示范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刚刚起步,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社规模小。

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投资股也就是十几户,最多二十几户,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机械设备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是管理不规范。

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

如机械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

三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需要,对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扶持措施不力,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