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无锡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2010年无锡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2010年历史中考考纲解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黄帝:被人们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4、西周实行分封制。

(示意图)5、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

6、商代出现“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代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7、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8、每年端午节的很多活动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9、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0、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御匈奴筑长城,南统东南开灵渠。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12、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3、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了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4、魏、蜀、吴三国鼎立。

15、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

16、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7、以都江堰、长城、秦兵马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时期的防洪灌溉工程。

(2)长城:被列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3)秦兵马俑:秦汉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

18、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其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他的言论。

1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0、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2、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3、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4、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5、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被后人称为“书圣”。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

张择端:北宋著名画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

26、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

2、开创“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

开创“开元之治”的是唐玄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科举制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朝发展为八股取士,清末被废除。

4、唐朝时,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5、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易。

明清时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四大名著及其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7、南宋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10、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1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13、北宋司马光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5、明朝时,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浙东地区抗击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

16、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8、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册封了达赖和班禅的称号。

此后,设置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9、明朝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0、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1、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禁烟的民族英雄。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地区。

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8、康有为和梁启超组织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三民主义。

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口号)。

11、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导火线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杀敌。

1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5、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7、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18、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23、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4、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2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6、清朝末期,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实业。

27、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总工程师是詹天佑。

28、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9、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0、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它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代表主要有: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黄继光;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8 、赢得了“铁人”称号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9、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

主要内容: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2、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14、“一国两制”构想的创造者:邓小平。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5、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里收回,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里收回,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6、海峡两岸关系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7、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8、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