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II保险杠设计步骤及设计计算1)造型设计阶段:①造型可行性分析
二维效果图的可行性分析 CAS的可行性分析 B面的可行性分析 A面造型可行性分析 造型冻结②制作典型截面
R-II通过制作典型断面来确认造型的可行性③整车空气动力学分析
㈡R-II保险杠设计
㈡R-II保险杠设计
Depression’z
ones
decreasing
in the rear
vehicle zone
通过CFD - 外饰空气动力学分析,说明能够满足要求
④造型CAS面发放(制作物理模型)
造型CAS面发放
2)结构设计阶段:
①工程可行性分析(含主断面设计)
R-II前杠部分结构共采用8个断面来表达:
外壳与翼子板的连接 装饰盖板与外壳的连接 保险杠外壳与大灯的配合格栅与大灯的配合 格栅与引擎盖以及外壳的连接 雾灯格栅与外壳连接雾灯与雾灯格栅的配合 前保险杠本身的断面结构
R-II后杠部分结构共采用5个断面来表达:
后杠与后大灯的连接部位 后回光反射器与外壳的连接 外壳与侧围的连接后保险杠本身的断面结构 后保险杠与尾门的配合
㈡R-II保险杠设计
制作物理模型
格栅与引擎盖以及外壳的连接
㈡R-II保险杠设计
后杠与后大灯
②汽车牌照安装位置和照明(前和后)
接近角和离去角;前号牌板(架)位于车辆前保险杠;前号牌板(架)位于车辆前保险杠上安装于前号牌板(架)上的号牌应垂直或近似垂直于车辆纵向对面。
前号牌中点不得处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左方;前号牌及号牌架不得超出车辆前端右边缘。
安装于前号牌板(架)上的号牌应基本垂直于水平面,前号牌正面允许
后仰不大于15°。
前保险杠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前牌照,且左右对称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车辆的设计接近角,同时前牌照的安装面基本垂直水平面,满足法规要求
R-II后牌照没有安装在后保险杠上,故在该处不对该项进行校核。
㈡R-II保险杠设计
③前后保险杠位置校核
通过校核前后保险杠位置,满足整车设计要求。
④保险杠突出校核
㈡R-II保险杠设计
⑤汽车牌照安装校核
通过校核,汽车牌照安
装满足要求
⑥保险杠低速冲击校核
前保险杠的正面碰撞缓冲空间满足行人保护法以及保险杠低速碰撞的推荐空间值(132.2mm>80mm)。
㈡R-II保险杠设计
⑦零件描述
R-II前保险杠装置主要有前保险杠外壳、格栅、装饰盖板、支架总成等组成 前保险杠外壳:毛边、凹槽、裂缝、焊缝和电弧焊区域不允许在铸件区,
允许设计角度最大误差0°30';
格栅:必须保证各件之间的装配,材料为ABS,饰条镀铬,同时格栅的镂
空部位满足散热器进风面积要求。
支架总成:满足碰撞要求。
前保险杠外壳:PP+EPDM满足MS 220-3,TYPE 5 ;
零件性能必须符合 MS 210-6-B2 的要求
零件必须根据MS652-23-A标准喷漆 外弯曲面圆角和光洁度必须满足EEC
指标79/488(外突部)。
格栅:正面镀铬符合MS191-53;零件材料及性能检测符合MS210-6-A3。
⑧3D 数模
⑨物料清单(BOM)
⑩工程检查报告
11、间隙及公差偏置的解释
通过对各个分组的数模检查以及总布置的DMU检查,目前数模已经冻结,数模上的工程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数模以及以后的实物装车要求我们就按照前期所确定的间隙和面差的要求进行检测
㈡R-II保险杠设计
87
6
1
2
34
5
9
㈡R-II保险杠设计
12、目标成本及重量
13、检查装配顺序
前保险杠格栅(上)前保险杠上支架前保险杠支架总成
前保险杠吸能垫(外壳与支架之间)前保险杠外壳 4个小支架
前保险杠格栅(下)
后保险杠支架总成 后保险杠外壳(包括上下两部分) 两侧后保险杠小支架 两侧后保险杠外壳
14、布置装配线
按照以上装配顺序布置装配线,但总装工艺由工艺审核确认。
2、R-II保险杠主要设计参数确定
1)总布置参数:
接近角、离去角、前悬、整车空/满载姿态
㈡R-II保险杠设计
2)自身参数:
格栅进气有效面积、边界条件、造型数据等
Refine-2代车有效进风面积占散热器正面积的26.56%,小于经验值要求的30%,但是大于Refine I的25.97%。
㈡R-II保险杠设计R-II保险杠零部件装配设计、总成结构设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