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四_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高中政治必修四_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发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最 新 成 果
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艰苦奋斗 ④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D.②③④
B
8.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A A.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D.邓小平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 大 运 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失败
(2)自然科学基础
三大发现和自然科 --三大发现 学的巨大进步
三 大 发 现
细胞学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世界是不断变化 发展的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 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
思考: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具体分析如下: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 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 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 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 纷呈,百家争鸣。
产生条件
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产物
基本特征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
中 国 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一脉相 承与时 俱进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小结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 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 都能称作是哲学?————具体分析如下:
思想
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
正确
正确、深刻反映本质
错误
歪曲、表面反映
时代精华
时代糟粕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原因 A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 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B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和认识成果。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
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2)(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 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 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 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 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 最显著的特征 --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塑造引导功能)
3、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 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 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前导。 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B
小结:
1、时代 精神的总 结和升华
一、真正 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 华 2、社会变 革的先导 (体现)
(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1)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
(2) 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 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 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 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Hale Waihona Puke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点)
(1)(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 了两个统一: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 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材料:
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 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 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 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含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 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含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黑 格 尔 费 尔 巴 哈
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黑格尔 (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唯物主义的 物主义 基本内核)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 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①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 的伟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精髓:实事求是 ③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
①含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 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思想 (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 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 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
奴隶 社会 百家 争鸣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
主义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首要表现: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批判功能) ②重要表现: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 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