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现次数
(二)水体污染(有毒化学物危害)
(三) 荒漠化
过去我们常理解为“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 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 这是不准确的。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 “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內种种因素造成的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漬 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 荒漠化。
(四)、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 微生物监测。
三、微生物、环境和人类间的关系
微生物
环境
人类
环境
(一) 水体污染(赤潮)
➢富营养化和近海赤潮已经不再是新鲜名词。 我国近海每年都有大面积的赤潮发生。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流域图
中国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1952-1998)
资料来自“邹景忠,赤潮灾害,《海洋志》”
四、环境微生物学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维持物质 的生物化学循环,维持生物无穷无尽的繁演, 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1.在碳素生物循环作用 2.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3.在硫循环作用
环境净化和环境工程微生物中的应用 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一)、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与环 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环境有益和有害 的影响,此即广义的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内容。
(二)、研究污染环境的微生物行为及微生 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或转化、微生物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等,此即污染微生态学研究内容。
(三)、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 生物的作用与应用,此即环时36学时
讲授:18学时 实验:18学时
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 40% 课堂考核 20% 课堂测验 40%
二、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 ✓ 微生物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与
作用规律;
✓ 微生物对人类环境产生的有利或有害影 响;
✓ 环境污染防治的微生物学原理、途径、 技术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