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2016年《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例题
(浙江 2014)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
酥油蜂蜜、 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 浙江杭州的笋干老
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
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
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
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
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创办中草药百草园、
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
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 《民间兽医草本》 ,共计 638 万字,
插图 2353 幅。书中收录 3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000
(山东 2011-29 ) 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
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 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
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 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
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
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
现象”。 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
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
பைடு நூலகம்理。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应面
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安徽 2012-39 )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的品质。 近年来, 安徽好人
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
建的指向标, 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
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全国Ⅰ 2014)进入新世纪, 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 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各地进行 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 家讲坛、 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学教育 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 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 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重庆 2014)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
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 语言年、 旅游年等丰富多彩
的交流活动, 展示了各自的艺术、 语言、服装和风俗;
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
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 谈谈中
3 左列信
息, 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 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 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
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公共博物馆、 图书 馆、纪念馆等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
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
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中华美
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
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
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
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全面发展。 品尝各具特
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全国Ⅱ 2014 )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
年 , 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病猪 ,
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 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
医药事业 , 编撰《民间兽医草本》 ,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北京 2011-40 )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
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
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
与发展的关系, 转变思维方式, 采取自觉行动。 ② 文
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的影响, 加强环境宣
传教育, 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
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第 1 页 共 11 页
文化 传承 与创 新
提 高劳动 者素质 越来越重 要。第三,文化生产力在现 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 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 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 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 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⑤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突出。 3、文化对人的影响: (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 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 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 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来源:全,
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
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
云南的《怒江大小调》 ,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
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 ,……展现了美丽中国的
壮美画卷。 特别是 《海上梦明月》 将西方芭蕾与中国
民族乐器二胡、 琵琶巧妙混搭, 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
开放、 创新、 多元的魅力。 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 的知识, 分析《美丽中国》 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
育。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
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
博物馆使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
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天津 2011-13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
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全国 2012-39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
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
促进中
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
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
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有助于不同民
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
新。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
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山东 2014) 2013 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
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 《美丽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 叹服一方人的
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
辣甜酸。 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
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生意。 结合
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
的积极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 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 文化的繁荣和创新人才的培 养。 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 开拓、 创新的学校文化的 形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民主意识和创新
第 2 页 共 11 页
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 的文化财富。 ( 2)尊重文化 多样性的意义:①文化多样 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 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 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3)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 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 ( 4)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 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 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 口迁徙、教育等。小到亲朋 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 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 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 展: (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 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 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对待传统文化的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 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 育活动。其中,教育是人类 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 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 的角色。 3、文化创新: ( 1)文化创新的意义:①文 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
【来源:全 , 品…中&高 * 考+网】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 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 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 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 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 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 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 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 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二,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 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