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作品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课件

外国文学作品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课件


• 阿蜜原是大学讲师,还从事翻译工作。但他遇到了一系列不 幸事件:刚出生的孩子是个畸形儿;妻子是个酒精中毒者; 自己的右眼被小学生用石块打瞎了;大学时代以来的好朋友 上吊自杀了……阿蜜遭受了这些打击后,意志消沉,万念俱 灰。他辞去了大学讲师工作,也不想再搞翻译,把畸形儿留 在保育院里不理不睬。阿鹰之死,对阿蜜震动很大,促使他 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对以前的消沉和冷漠感到痛心,决 定做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益的人。他说:“我所要做的, 是努力使妻子从保育院接回的儿子重新回到我们的世界”, “我要到伺伏草原的动物采集队做个翻译负责人”,还决定 把英语教师的工作继续下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 •

大江健三郎通过一系列的“暴动”事件,表达了他对现实与历史的看法。 在乱世之中,人与人之间,组成对立的两个集团。一个是统治集团,一个是 被统治集团。统治集团千方百计要压迫、奴役被统治集团,被统治集团则往 往不甘被剥削和欺压,奋起反抗。但反抗总是被镇压。如万延元年的农民 “暴动”失败后,“暴动”的骨干惨遭杀害。在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中, 广大学生遭到警察的暴力袭击。在对立的两个集团之间,人与人是互相仇恨, 互相残杀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事实表明,存 在是荒诞的,“他人便是地狱”。 “暴动”领袖,是一些有正义感、责任心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他们 的“自由选择”原则是:在邪恶与正义中,选择正义;在他人第一与自我第 一中,选择他人第一;在生与死中,选择死。如曾祖父及曾祖父的弟弟,在 横征暴敛与反横征暴敛中,站在反抗苛捐杂税的前列;当朝鲜人袭来时,S兄 主动承担责任,以自己的死来平息纷争。
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 大江健三郎认为,要把握现代危机的本质,“必须站在‘边缘性’一边, 而不能顺应‘中心指向’的思路。”大江的“边缘性”大致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地域意义上的边缘。大江的作品经常出现自己的故乡——四国岛上 名不见经传的大濑村。这是一个峡谷里的村庄,远离繁华的东京。如果东 京处于中心地位的话,那么“峡谷村庄”则处于边缘地区。大江的很多作 品都描写峡谷村庄里发生的故事。他的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便是 “边缘文化”的产物。
• 阿蜜和阿鹰兄弟两人,不断回忆一个世纪以前——万延元年(1860) 农民暴动的英雄神话。尽管两人的回忆有出入,但在寻找历史的认同 点上是一致的。尤其是阿鹰,想要跟曾祖父们一样,干一番轰轰烈烈 的事业。 •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阿鹰故乡的农民出于对超级市场老板盘剥行为 的不满,抢劫了超市物品。阿鹰不失时机地领导了这次“暴动”, “暴动”持续了三天。不久,超市老板组织暴力团,山村农民开始害 怕。阿鹰为了农民免遭屠杀,把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他向自己连 开三枪,自杀身亡。这样,一场必将爆发的厮杀就平息了下去。超市 老板见“暴动领袖”已死,就不再向村民讨回抢掠去的日用品。不过, 他把货物的价格提高了两三倍。村民们不得不仍到超市购买东西。 • 阿鹰之死,对阿蜜夫妇震动极大。他们决定“养好保育院的那个孩 子”,担起责任,开始新的生活。
小说情节
• 作品主人公是弟兄两人,哥哥叫根所蜜三郎(阿蜜),弟弟叫根所鹰四(阿 鹰)。阿蜜住在东京,靠翻译为生。他的妻子自生了白痴儿子后,郁郁寡欢, 常常借酒浇愁,成为酒精中毒者。阿蜜也情绪消沉。自从闻知大学时代的好 友惨死的消息后,更提不起精神来。 阿蜜的弟弟阿鹰曾参加过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斗争失败后流亡美国。 后来阿鹰厌倦了美国的流浪生活,就回到日本。阿鹰说“必须开始新的生 活”,动员兄嫂一起回四国老家。阿蜜同意了。于是弟兄俩一起回故乡,各 自寻找丧失的自我。 100年前,他们的曾祖父和曾祖父的弟弟,曾参加过“农民暴动”,而且是 “农民暴动”的领袖。当年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于是揭竿而起。农民暴 动席卷整个爱媛县。“这场暴动一直持续了五天五夜。结果,农民的要求被 接受,‘奉献制度’被一举废止,而且向藩主进呈这个制度的儒者也被杀掉 了。”然而暴动结束不久:藩主立即秋后算账,农民暴动的骨干惨遭斩杀, 只有曾祖父的弟弟独自从森林向高知方向逃去。
• 1964年8月,大江健三郎出版了以个人经历为蓝本的长篇小说《个人 的体验》,获得新潮社文学奖。小说的主人公是绰号为“鸟”的大学 讲师,妻子生下一个先天性头盖骨缺损的残疾儿后,他几近精神崩溃。 最后,人道主义力量战胜了心中的恶魔,“鸟”走过心灵的炼狱,达 到了精神上的再生。同年10月,他的长篇随笔《广岛札记》在《世界 》杂志连载。《广岛札记》真实地记录了广岛原子弹受害者触目惊心 的惨状,它号召人们正视近代文明的顽疾,并展示出治愈社会疾病的 力量。残疾儿问题和核威胁问题是大江健三郎始终关心的问题,对它 们的探讨成为他在创作中着力表现的两个主题——“个人的体验”和 “描绘现代人类的苦恼与困惑”。《万延元年的足球队》(1967,获 得谷崎润一郎奖)、《为与冲绳共叹共怒》(1967)、《核时代的森 林隐遁者》(1968)、《冲绳札记》(1969)与《核时代的想象力 》(1970)皆是表现上述主年的足球队》,塑造了几个看似令人不齿的“怪人”,实际上,这些人在 关键时刻,闪现出人文主义的光辉。 作品中的友人是阿蜜大学时代以来最亲密的朋友。阿蜜与他情同手足。这个人有自 我性虐待的怪癖。在夏臼的某一天,他上吊自杀了。自杀时,他用朱红色涂料涂了 一头一脸,全身赤裸,肛门上插了一根黄瓜。这种形象令人作呕。不过,当我们明 白他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时,不仅同情他,而且还会对他肃然起敬。1960年,他站 在正义与民主一边,参加了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政治斗争。结果被武装警察用警棍 击中头部,精神出现异常。于是就到疗养院养伤。疗养院里一个分发镇静剂的人是 一个粗野的、欺侮病人的男子。他常常突如其来地猛击病人的腹部。 阿蜜的友人被那人打过几次,很怕那个分发药剂的男子。别的病人也吃过那男子很 多苦头。一次,那人又要施暴,阿蜜的友人事先有了准备,把那人打得半死。当然 自己也受了伤。友人的行动赢得了病友的尊敬,但却被院长赶出疗养院。出了疗养 院后由于寂寞、无聊,养成了自我性虐待的怪癖。友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抗击疗 养院的施暴者。可以说他是一位抗暴英雄,不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死,是对 暴力横行的社会的无声抗议。
• 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靠两部作品。一部是《个人的体验 》,一部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无论从思想还是文体看,《万延 元年的足球队》堪称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 • 在大江健三郎的所有作品中,《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最受推崇。小说 问世后震动了日本文坛,随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并成为他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之一。万延元年,日本的大门被迫打开,导致了 大濑暴动和后来的明治维新。百年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与美国签订 安保条约。所以,1860年和1960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不同象征意味 的年份。《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把历史和现实重叠起来,描述了1860 年(万延元年)和1960年发生的事件。




作品中的疯子阿义,白天躲在森林里,晚上出来游荡,神出鬼没、疯疯癫癫。阿义怎么会变成疯子的呢? 原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宪兵队到处抓人。阿义当过教师,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不愿当兵,逃进森林。 阿义是被宪兵队和战争逼疯的。 战后,人们告诉他,现在战争结束了,不必躲在森林里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了,但他终于没有回到村子里来。 阿义对日本政府发动侵略战争有看法,逃避服兵役,正是他对侵略战争的一种消极抵抗行动。战前人们把 他当作疯子,战后人们把他当作英雄。当我们知道他发疯的原因以后,阿义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令人肃 然起敬。 作品主人公阿蜜和阿鹰,乍看也十分怪异。尤其是阿鹰,是个性变态者,曾叔嫂相通、兄妹相奸,令人不 齿。然而,如果我们不被这些现象迷住眼睛,再往深里看,就会发觉阿鹰是一个有民主思想、敢于承担责 任的男子。在1960年的政治行动中,他是学生领袖,勇敢地领导学生示威游行;在故乡滞留的日子里,一 次,洪水冲走了一个小孩,生命危在旦夕。阿鹰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奋力抢救,终于使小孩脱离险情;当 山民对超市的盘剥行为不满、自发“暴动”时,阿鹰及时加以组织,使斗争持续了三天三夜。而当“暴动” 即将失败时,他主动承担责任,开枪自尽,用自己的死,换取众人的生。阿鹰的兄长阿蜜是个独眼龙,阿 鹰临死前向阿蜜表示,愿把自己的眼睛献给兄长,希望阿蜜失明的眼睛重见光明。





作品主人公是弟兄两人,哥哥叫根所蜜三郎(阿蜜),弟弟叫根所鹰四(阿 鹰)。阿蜜住在东京,靠翻译为生。他的妻子自生了白痴儿子后,郁郁寡欢, 常常借酒浇愁,成为酒精中毒者。阿蜜也情绪消沉。自从闻知大学时代的好 友惨死的消息后,更提不起精神来。 阿蜜的弟弟阿鹰曾参加过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斗争失败后流亡美国。 后来阿鹰厌倦了美国的流浪生活,就回到日本。阿鹰说“必须开始新的生 活”,动员兄嫂一起回四国老家。阿蜜同意了。于是弟兄俩一起回故乡,各 自寻找丧失的自我。 100年前,他们的曾祖父和曾祖父的弟弟,曾参加过“农民暴动”,而且是 “农民暴动”的领袖。当年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于是揭竿而起。农民暴 动席卷整个爱媛县。“这场暴动一直持续了五天五夜。结果,农民的要求被 接受,‘奉献制度’被一举废止,而且向藩主进呈这个制度的儒者也被杀掉 了。”然而暴动结束不久:藩主立即秋后算账,农民暴动的骨干惨遭斩杀, 只有曾祖父的弟弟独自从森林向高知方向逃去。
中心事件——“暴动”
• •

• •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一部“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 人的关系”的杰作。 作品的中心事件是“暴动”。作者写了几起“暴动”事件。其中像红线一样贯串全书的是万延元 年的“农民暴动”。一个世纪以前,农民生活在“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时代。 “如果不举行暴动,山脚的农民就得不到拯救。”“暴动能动摇本地的政权”,暴动能改善农民 的生活。于是阿蜜的曾祖父们就组织了农民暴动。这场暴动持续了五天五夜。农民迫使藩主接受 要求:取消苛捐杂税。“农民暴动”后来虽然被镇压了,但农民的斗争意志并没有消沉下去。曾 祖父的弟弟躲过藩主的追捕,在地下室里“卧薪尝胆”十年。后来他又领导了第二次“农民暴 动”。 阿鹰先后参加了两次“暴动”。第一次在1960年5月。当时他是学生领袖,勇敢地领导学生示威 游行,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第二次便是在回故乡四国时,在那里组织山民“暴动”,抢劫超市商 品。 此外,还写了一次“暴动”,即以S兄为代表的村民与朝鲜人部落的一场厮杀。 出于部落的矛盾,以S兄为代表的年轻农民,在村长的唆使下,袭击朝鲜人部落,并杀了一个朝 鲜人。朝鲜人出于报复,后来杀了S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