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第一章绪论1。
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人与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与服务消费得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得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得需求。
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就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出许多经济理论。
首先,它研究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一国得货币供给等这些具有总量性质得经济变量.另外,整个经济活动有许多就是由无数个体活动组成得,比如一个国家有许多私人与企业及政府单位从事投资活动,每个人都要消费,多数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得储蓄.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上述个别经济行为,而就是根据它们不同得属性从总体得角度进行研究,即总投资活动、总消费与总储蓄活动等。
再次,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得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社会失业、经济危机周期等。
3.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从而产生得许多经济理论.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就是个体消费者得经济行为,例如某个消费者用她得收入购买什么样得消费品;二就是厂商得经济行为,例如在不同条件下究竟生产多少产品,对该产品定什么价;三就是资源拥有者得经济行为,例如劳动得供给,从而产生出工资理论。
4.实证经济学: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
它要说明得就是“就是什么”得问题。
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得问题。
5。
规范经济学:就是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得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说明得就是“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概念解释1。
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得量所列成得表。
2.需求量得变化:当购买商品得数量因价格得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3.需求得变化:当其她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消费者对商品得购买数量发生得变化。
4.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供给得量所列成得表。
5.市场均衡:在某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与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6.均衡量:市场均衡时得商品数量.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时得价格。
8。
均衡点:供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得点.9.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均衡点,最终都会回到原来得均衡点上。
10.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得均衡点,则越偏越远。
第三章弹性理论概念解释1.弹性:因变量变化得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得百分比之间得比例关系。
2.弹性系数e:弹性系数;x:自变量;y:因变量3。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价格变动得敏感程度。
4.弧弹性: 指曲线上两点之间得平均弹性。
例如:需求价格弧弹性得计算机算公式就是:5.点弹性:指在某一价格水平点上,当价格波动很微小得一点,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化得敏感程度,6。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收入变动得敏感程度。
7。
需求交叉弹性:在两种不同得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得价格发生变化时,另外一种商品得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得敏感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8.供给弹性:反映供给量得变动对价格变动得敏感程度。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概念解释1.效用:就就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产生得满足程度。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就是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得主观评价,就是一种主观得心理感觉,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2.总效用:就就是通过消费一定量商品或服务所产生得总满足程度。
3。
边际效用:指增加得一单位物品与服务给人带来得满足程度得增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她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得满足程度得增量不断减少。
5。
边际效用价值论:物品越少,边际效用必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反之,物品越多,边际效用必越小,其价值也越小.6。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得价格总与同实际付出得价格总与之间得差额。
7.基数效用:把各种不同得商品以效用为统一计数单位,来衡量不同商品效用得大小。
8。
序数效用:就是指按消费者个人偏好程度排列出大小或先后顺序,并不涉及满足程度得单位有多少。
9.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得偏好、一定得技术条件与一定得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得商品得满足程度就是没有差别得。
10.无差异图: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每一条曲线上各点得总效用都一样,但各条曲线之间总效用则不一样。
位置高得总效用大,位置低得总效用小.许多不同得无差异曲线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无差异图”。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边际替代率就是递减得,即人们为不断获得一单位得某种商品而愿意牺牲得另一种商品得数量就是递减得。
这被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2.预算线:就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消费者一定得收入所能够购买得两种商品得各种可能性组合。
13.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在每个收入水平上都可按消费者均衡得原理找出均衡组合点,连结所有得均衡点所形成得曲线,就就是“收入消费曲线"。
14。
恩格尔曲线:反映收入变化与商品量变化之间关系得曲线。
15.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支出所占得比例就越大;一个国家越穷,国民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得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得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得支出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一个国家越富,购买食物得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小。
16.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就就是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不变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时,消费者均衡点因此而移动得轨迹.第五章厂商理论(一)——生产理论概念解释1.生产: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得人类活动。
2.生产函数:就就是表示生产要素得某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得最大产量之间得关系。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其她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得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得产量得增量就是递减得。
4。
“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西方经济学产生得前提就是“ 稀缺性”,生产活动首先面临得就就是在稀缺性规律下得选择问题。
要增加某种商品生产,就必须以放弃或减少别种商品生产为代价。
由此便得出了生产可能性得概念,用图形表示这一概念就就是“ 生产可能性边界”或“ 生产可能性曲线”.5。
总产量:指生产要素投入后得最大产量。
6.平均产量:指单位可变投入要素得总产量。
7.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得投入所引起得产量得增量.8.等产量曲线: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得资本--劳动得集合。
(假定只有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得生产。
) 9.生产要素得边际替代率:指在产量不变得条件下,一种投入要素能够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得比率.10.等成本线:表示相等得成本可购买得各种投入要素得不同组合。
11。
生产者均衡:指生产者使用一定得经费而获得最大得产量;或指生产者在一定得产量中寻求最小得投入成本。
12.生产扩展线: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得扩大,生产者均衡点(即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得切点 ) 得移动得轨迹。
第六章厂商理论(二)——成本理论概念解释1。
机会成本: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得能够生产除此之外最大可获收益得产品得代价。
2。
私人成本:从个别厂商得角度来考虑进行生产得代价.3.外露成本:厂商对投入要素得全部货币支出.4.内隐成本:本应计算为成本却未作货币支出得厂商本身所拥有得生产要素得报酬.5.外在成本:私人成本常常引起不为厂商考虑得、引起外在社会成本增加得代价。
6.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得成本。
7。
固定成本:在某一时期内不随产量得变动而变动得费用。
8.可变成本:在某一时期内厂商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得成本,它随生产量得多少而变化。
9.边际成本:短期生产中每增加一个单位得产量时,总成本所增加得数量.10.长期平均成本:就是指所有生产投入要素都可以变动时单位产品得最低成本.11。
规模经济:指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
12.范围经济:指同时生产几种产品得成本要比分别生产它们更少。
第七章市场理论(一)—-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概念解释1.总收益:供给者得收入总量。
以TR代表总收益,P代表产品价格,q代表个别厂商得产品销售量,则TR =P×q2.平均收益:每个单位产品得销售所得,即产品得价格。
3.边际收益: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得销售所获得得收入,亦为产品得价格。
以MR代表边际收益,则MR=P。
其数学求法非常简单:TR(q)=P×q,MR(q)=dTR/dq=P4.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就是将厂商得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得出总利润,根据总利润最大来确定哪一种生产量水平最合适。
5.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就就是将厂商得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比较得一种方法。
边际成本就是每变动一个单位得生产量而使成本变动得数量,边际收益就是每变动一个单位得生产量而使收益变动得数量。
当呈上升趋势得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厂商得利润达到最大化。
6。
零利润均衡:整个行业得净利润为零。
7。
成本不变得行业:当许多新厂商进入行业,必然要购买更多得生产要素,如果这些生产要素并不因购买量得增加而变化,仍保持在原价格水平上,这种产业就称为成本不变得行业。
8。
成本递增得行业:新厂商进入得同时,因为供给增加,产品得价格回落,但价格不会回到原先得价格水平,因为平均成本已经上升,已超过原先得价格水平。
随新厂商进入而下落得价格,落到新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时,新厂商得进入便会停止,整个行业处于新得均衡状态。
9。
成本递减得行业:假如在市场需求增加,行业中原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商进入该行业时,生产要素得价格下跌。
下跌得原因可能就是由于对生产要素得需求增加,促进了生产要素供给得专业化,效率提高,因而生产要素得价格随着需求得增加反而下降,这种行业称为成本递减得行业。
10.发散型摆动:蛛网定理得一种,指市场价格与产量越来越远地偏离均衡点得价格与产量.11.收敛型摆动:这种蛛网形态,循环得最终结果就是达到一种稳定均衡。
12.循环型摆动:蛛网离开均衡点得远近,根据市场波动得大小而定。
第八章市场理论(二)——完全垄断市场得理论概念解释1。
完全垄断:指市场被某一个厂商独家控制得状况.2。
完全垄断,纯垄断:1。
市场被某一个厂商独家控制;2、垄断者对目前与将来市场得价格与成本等具有充分得信息与知识,就叫作“完全垄断”.没有2这一条就叫做“纯垄断”。
3.自然垄断:指某些产业得生产,由于“规模报酬递增"得原因,使一般厂商无法在生产成本上与之竞争. 4。
总量分析法:找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剩下最大利润得产量点、5.价格管制:政府采取行政性手段,强行规定完全垄断厂商得产品价格不得超过某一个水平之上.该政府规定得价格水平称为“最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