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论语》十二章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论语》十二章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古代盛土的筐子 平:平整 覆:倾倒
【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 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 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默写】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 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激发情志 观:观察社会 群:结交朋友 怨:抒发怨愤
【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 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 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 的名称。” 【默写】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一致,看齐 自省:反省自己
【点评】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 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 错误 【默写】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浅薄 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惑:(被)迷惑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 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默写】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接近,前往 正:匡正,纠正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约束 复:返回,恢复
【译文】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你一旦这 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 仁人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安:安逸 敏:勤勉,努力 慎:谨慎,慎重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 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 喜欢学习了。
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s And Your Slogan Here
Speaker name and title
《论语》十二章
必修一
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毛念领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如果
如……何:拿……怎么样
【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默写】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 么用,奏乐也不管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
【点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 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文学、 艺术等等。 【默写】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以为:作为 已:停止
闻:懂得 夕:傍晚
【默写】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 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通晓
【点评】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默写】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点评】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 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 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默写】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 原因是________ 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 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 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话 行:践行 其:大概,或许 施:施加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一句话)可以终身 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 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默写】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 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