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遗传压轴题

高考生物遗传压轴题

1、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 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sB X b
,其细
胞中的一条X 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 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甲所示),s 在纯合(X sB X sB 、
X sB Y)时能使胚胎致死。

图乙是某雄果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

(1)研究果蝇基因组应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 序列。

(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
,其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的比值为。

正常情况下,此果蝇体细胞中含有X 染色体数目最多为条。

(3)如果图乙中3上的基因是X B ,4上基因是X b ,其原因是
,B 与b 基因不同的本质是它们的
不同。

基因B 是基因b 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产生的,突变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
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4)若棒眼雌果蝇(X sB X b )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 b Y)杂交,F 1果蝇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

F 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 2中B 基因的频率为
(用分数形式作答)。

2、某种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

只要b 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 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

若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①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 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若花色由D、d,E、e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 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 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a.该植株花色为,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b.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c.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的子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红花植株占。

3、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 与白色基因t 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
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
基因型为Tt 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植株A 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A 的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
其进行自交产生F 1。

如果F 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 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 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

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未分离。

④植株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
那么植株B 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2)已知玉米的黄粒对紫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研究小组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F 1。

F 1自交及测交结
果如下表:①上述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

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
的结果。

②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表现型为
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

4、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请分析回答:
(1)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 和B/b)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

基因A 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AA 和Aa 效应相同,基因B 为修饰基因,淡化
颜色的深度(BB 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 使色素颜色淡化)。

下图1表示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情况。

①亲本的基因型为。

②F 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共有种,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③若用F 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

(2)该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

①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

(注:上图2中黑点表示R基因的整合位点,假定R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

②实验者还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一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且R基因只能整合到上述两对种皮颜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让其自花传粉,若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和黄褐色的植株全都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若子代种皮颜色为色的植株都不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

5、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e,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

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
1
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1)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号染色体上。

若让F
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上表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会/不会)发生改变。

(2)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E)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
有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

(3)假如果蝇卷翅基因A是Ⅲ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若卷翅基因A 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又发现了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甲。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
(上升/下降/不变)。

(4)欲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以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通过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变异)来完成:让“平衡致死系”果蝇乙(♀)与待检野生型果蝇丙(♂)杂交;从
F 1中选出卷翅果蝇,雌雄卷翅果蝇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
2
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F
2
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
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②若F
2
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1、(1)5(2)次级精母细胞1/2或1:22
(3)基因突变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A/T替换成G/C
(4)棒眼雌果蝇1/11
2、(1)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2)①红花∶白花=2∶1
②a.红色同源染色体
b.分离
c.白花1/2(每空2分)
3、(1)①缺失
②黄色∶白色=1∶1
③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④4
(2)①基因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重组
②不抗病(每空2分)
4、(1)①aaBB、AAbb②54/7③1:1:2(2)①100%75%15/16②A 或b黑
5、(1)(基因的)自由组合Ⅳ不会
(2)4EeRrTt×Eerrtt、EeRrtt×EerrTt
(3)100%不变(4)①卷翅:野生=2:1②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