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水沟镇中心卫生院张建龙
摘要:本文从幼儿的生理,幼儿膳食的搭配、计划、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创造合理的饮食摘要环境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合理地安排幼儿的膳食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每一部分都详细论述了膳食安排的合理性,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健康成长、营养、膳食制度、饮食习惯、家庭食物圈、饮食环境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而幼儿的营养,贵在合理安排膳食。

现在的家长们大多认为自己最重视孩子的营养问题,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许多家长往往盲目的追求高营养,却不注重营养的合理性,因而造成幼儿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使幼儿营养趋于合理呢?
幼儿的咀嚼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已比婴儿成熟,但1-3岁,乳牙正陆续萌出,且正处于断奶后的饮食调整阶段,安排好这个年龄阶段的膳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3-6岁是培养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口味形成在儿时,饮食习惯关系着健康,一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终生受益。

一、合理搭配膳食
1、合理配膳
幼儿期生长发育虽不如婴儿期快,但仍在长身体,增智慧,
活动量也大于婴儿期。

幼儿膳食必须精心安排,保证供给足
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其中,蛋白质供给热能应占总热能
的12%-15%,脂肪所供热能占总热能的20%-30%,糖类所供
热能占总热能的50%-60%。

祖国医学典籍也早就指出:“五谷
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
补精益气。

”精辟阐述了粮食、水果、肉类、蔬菜在人体中的
功效。

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指出:合理膳食应符合“宝塔”形:最底层是五谷;往上是
蔬菜、水果;再往上是畜、禽、鱼、蛋;再往上是奶类及奶
制品、豆类及豆制品;顶部是少量的油脂。

2、膳食巧搭配
(1)粗细粮搭配(2)米面搭配(3)荤素搭配
(4)谷类与豆类搭配(5)蔬菜五色搭配(6)干稀搭配
二、合理的膳食计划
由于商家的“广告效应”等原因,一些家长盲目地追求某些补品,其实无论是高级的补品,还是最优质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可能是最全面的。

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膳食。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营养成分,它们在人体内主要起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热量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但每一种营养成分在人体中都有不同的作面的。

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膳食。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营养成分,它们在人体内主要起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热量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但每一种营养成分在人体中都有不同的作\'ac即使食物中含较丰富的钙也难以吸收。

饮食还要随季节有所变化,冬季可适当增加脂肪的量,以提供较多的热能,夏季可多选用清淡的食物。

烹调方法适合幼儿消化能力和进食心理,在色、形、味诸方面下点功夫,以激发孩子的食欲。

三、合理的膳食制度
为了使幼儿每天摄取足够的营养素,还要根据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制定、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进餐时间、次数及各餐热量分配。

每日可为幼儿安排三餐及午后一次点心,每餐间隔约4小时,各餐热量分配为早餐:25-30%,早餐:35-40%,午点:10%,晚餐:25-30%。

早餐:因为孩子一天的活动或学习内容主要在上午,需要足够的能量才能较好地完成。

而生活中人们由于早晨食欲较差及传统的生活习惯,不够重视早餐的质量,致使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

因此早餐应给予质量好、热量高的食物,如保证供给一定量的牛奶、豆浆或鸡蛋、肉等。

但因为早晨起来时,胃至少需要半小时才能苏醒,同时唾液、胃液分泌也较少,所以,早晨不宜吃油腻食品。

午餐:因为早餐摄取的能量这时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下午的活动仍然要求有充足的能量。

所以,午餐应为一天中最丰盛的,保证有充足量的肉、蛋、及豆类食品。

因为这些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
蛋白质及矿物质,同时,又含有较高的能量;还要保证有充足的蔬菜,这可以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水及纤维素。

晚餐:因为晚饭后活动时间短,活动量又较小(尤其是冬天)。

所以,晚餐不应过于丰盛,以避免热量在体内积累造成肥胖。

合理的饮食制度还可以保证幼儿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四、合理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饮食定量,控制零食;不挑食,不偏食;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及其他饮食卫生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孩子偏爱吃零食,其实孩子喜爱的零食所含营养成分均衡性较差。

再加上幼儿零食不断,终日似饱非饱,待吃饭时已无食欲,从而影响了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造成体内营养的缺乏。

所以,幼儿平时应少吃零食,饭前半小时不吃零食。

偏食是导致孩子缺乏营养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和纠正偏食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的偏食大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偏食;饮食过于单调;或家长常常问孩子喜欢吃什么,从而为孩子的偏食创造了条件。

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则体内易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还有的孩子不爱吃肉、蛋,长此以往则体内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等,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那么如何纠正偏食呢?①可以把喜欢吃的食物与不喜欢吃的食物结合在一起;②可以在孩子饥饿且心情愉快给其不喜欢吃的食物;
③给孩子讲解一些营养知识或孩子同大人一起做饭等。

饮食定时定量是保证幼儿摄取足够营养成分的前提。

因为人的消化器官受植物神经的调节,吃饭定时人体则会形成时间条件反射,在食物未进入身体之前,消化器官的功能就开始逐渐增强——胃肠蠕动加快、消化腺产生更多的消化液等,从而可以对摄取的食物充分的消化、吸收。

其实,饮食的定量不仅可以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可防止营养过剩。

须知供给幼儿的营养食品并非越多越好,如食之过量,对幼儿的健康也是有害的。

北京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均认为自己的孩子吃饭太少,发育水平较低。

所以,吃饭时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多吃,
其结果导致一些孩子过胖。

另外,家长常希望孩子多吃一些肉等高营养食品,殊不知,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摄入过多,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出去(因幼儿肾发育不完善)会引起慢性中毒;锌、铁、碘、钙及维生素等摄入过量,也能引起体内代谢功能的紊乱或出现中毒反应等。

由于幼儿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较弱,过多的摄取营养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所以说幼儿饮食决非多多益善。

进餐前半小时及进餐后1小时不宜做剧烈活动。

因为这样会使消化器官的功能减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饭后剧烈活动容易使孩子胃下垂。

为了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还应教育孩子吃饭时细嚼慢咽。

有些孩子进餐速度较快,从而影响牙齿、唾液腺的消化功能,长此以往不仅会损伤食道,还会加重胃的负担,影响胃的功能。

细嚼慢咽还能减少饭量,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作用,同时能消除紧张情绪,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另外,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家庭做起。

饮食习惯的核心是“口味”。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口味形成在儿时,而主要影响幼儿口味的是“家庭食物圈”。

所谓家庭食物圈,就是包括从采购到烹调,以至经常在餐桌上出现的菜肴,还包括家长对饭菜表现的喜恶,以及语言上的,表情上的,动作上的倾向,这些使孩子的口味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因此,家庭营养要以科学为指导,营养均衡,少盐,少甜食,使幼儿形成“杂食”的习惯,而且口轻,不馋糖。

五、合理的饮食习惯
为了促进幼儿的食欲及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还应创造条件使幼儿心情愉快、安静进餐。

比如,餐厅墙面贴一些水果、蔬菜的图画,进餐时播放一些轻音乐等。

优雅的环境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增强胃肠的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如果一个人进餐时经常心情压抑,就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家长在孩子进餐前后及过程中不应训斥、责骂或惩罚孩子,以保证孩子愉快地进餐。

此外,与父母一同愉快地进餐,孩子会吃得格外香甜。

日本“国民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和父母一起进餐者食欲好的占17.7%,
独自进餐则为13.4%,且独自进餐的孩子大多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造成体内营养缺乏的比例增高。

总之,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是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而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又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每位家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