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采购合同审计报告关于采购合同的内部审计报告一、引言:按照公司2011年度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审计室对公司采购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按照既定的审计方案,结合其实际情况,对2011年1月1 日-2011 年8月31日期间的重大采购合同进行了审计。
二、审计方式说明:抽取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各2份,检查其起草、审核、管理层审批、档案管理等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审计资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采访法,资料搜集形式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三、审计发现与建议:审计发现:2011年1月购入的文件柜等办公用品,供应商为成都市青羊区亚华仪表配件厂,所属期为2010年订单,生管部门未对订单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建议:于2011年1月份起制定的办公用品订单,整理后按顺序编号,并建档,以便于核查。
四、审计总结:本次审计方案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检查所抽取合同内容的合理性:(1)对所抽取的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进行内容上的审查,发现采购合同的起草、审核以及审批都有权限范围内的签字盖章,格式合同的版本与公司要求基本相符。
(2)对所抽取的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审查,各类条款约定都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同时维护了公司利益,不存在差异情况。
2、检查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1)根据公司业务进展情况,经审计,合同中采购、验收等环节都得以较好的执行。
(2)采购合同付款台账,基本做到了清晰完整,不存在超出合同约定的款项支付和未经审核的合同。
3、检查合同存档情况:(1)合同保管按照公司要求,按顺序进行了编号,便于核查。
综上所述,对于采购合同的管理,具有较为完备的规范流程,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完全符合公司对于合同管理的规定要求。
对供应商评价、付款审批等环节的实务操作有适当控制,采购部门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采购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都较为熟悉。
五、后续审计跟踪:1、根据报告中审计发现与建议的内容,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将立即进行整改,我们将在2011年11月实施后续跟踪。
2、2011年5月购入的固定资产密闭式混料机,正在验收,设备(固定资产)申购、审批、验收流程单尚未建立,故本次未经审计,计划11月份再对此进行后续审计。
篇二:采购合同专项审计方案**年采购合同专项审计方案一、审计依据:公司现行的《采购控制管理程序》、《合同评审程序》、《合同管理规定》。
二、审计目的:对采购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议,揭示其中存在的控制风险,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三、审计内容:1、与采购合同管理相关的制度是否有效和完善。
2、抽样审计采购合同,确定采购计划、实际采购是否得到良好的遵循,采购合同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结合合同履行情况,审计采购合同审批的真实合理性。
4、对本次采购合同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后续追踪审计。
四、审计程序:(一)审计准备工作:1、与生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了解情况。
2、梳理公司合同管理(包括审批、存档、台帐管理等)的流程、实际操作管理模式,判断其与公司现行的制度规范是否一致,以及差异合理性。
(二)现场审计工作:1、采购合同内容抽样审计(1)抽取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各2份,检查其起草、审核、管理层审批、档案管理等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2)检查所抽取合同内容的合理性确认合同关键条款是否与实际采购一致,如存在差异,差异是否合理;检查格式合同的版本、内容与公司合同要求是否相符。
通过检查审核章或者审批记录。
(3)检查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存在约定不足、不详、条款缺陷、不妥或不具操作性,能否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基础上力求公平、公正。
2、检查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1)根据业务实际进展情况,检查合同中关于采购、付款、验收是否得到执行。
检查合同中约定的奖罚条款是否得到执行。
(2)检查合同付款台帐是否清晰、完整,财务部、生管部是否做到及时对账,有无超出合同约定的款项支付,是否由未经审核的合同。
3、检查合同存档情况:(1)合同是否按供应商分类,并以订单编号为顺序建档,是否置于安全之处并专人保管。
·4、编制审计底稿5、现场沟通会议6、完成审计分析报告7、审计问题的改善后续追踪审计四、审计范围: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期间的重大采购合同。
五、审计工作进度及审计预算:8月23日,下发审计通知并准备审计方案;8月24日与生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并准备审计资料,8月25日进入财务部进行现场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预计两个工作日审核完结;8月27号作出审核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六、审计人员分工:审计专员***发审计通知并整理相关资料;审计专员***起草审计方案,并负责审计资料归档;内审负责人****复核并出具审计报告。
篇三:采购合同审计步骤材料采购合同的审核方法材料采购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见的最常见的合同之一。
我所担任法律顾问的某建筑装饰公司,材料采购合同几乎每天都要签订几份,是签订数量最多的合同类型。
现在从采购方的角度,谈一谈材料采购合同的审核方法。
在审核材料采购合同时,我认为应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主体。
合同主体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供货方提交其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就没有营业资质;如果采购的是特殊的材料,还要其提交特种经营许可证等材料。
二、采购货物的名称数量。
采购合同中所列的货物的名称、数量一定要明确,例如采购地板,就一定要列明所采购地板的品牌、型号、采购数量等,一定不要仅仅只有“地板”、“一批”等字样。
三、定金条款。
定金与订金是有区别的,我所审核的大部分是采购方的合同,所以我坚持采用“定金”,这样在对方不履行合同时,可以要求双倍返还,而订金就没有此效果。
另外定金注意不能超过合同价款的20%。
四、质保金和保修金条款。
在采购合同中,作为采购方,尽量要坚持约定质量保证金和保修金条款,一般来说,必须留保修金的材料为:1、灯具、开关插座;2、空调设备;3、自动门;4定制加工的固定、活动家具;5成套电箱;6各种门锁;7镜子、烤漆玻璃;8包工包料的防水工程。
其它的采购,能约定质量保证金或保修金的,也要约定。
五、付款方式条款。
采购方在这部分需要把握两点,一、先供货,后付款,分批供货的,分批付款;二、定金应该在货款支付的时候首先抵扣货款,而不是等合同全部履行完毕,最后结算时再抵扣。
六、送货方式、包装与运费承担条款。
运输费用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送货方式还涉及到风险的转移的时间问题,所以该部分一定要约定明确。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是货物交付时风险转移,如果选择供货方送货方式,则在采购方工地交货时风险转移,如果选择采购方提货方式,则风险自在供货方提货时转移,作为采购方,当然尽量应要求采用供货方送货方式,同时,运输过程的包装费和运费也要由送货方承担。
七、安装条款。
如果采购的货物需要供货方安装的,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而不能仅仅是简单口头约定。
八、保险条款。
运输过程中,一般存在较大的风险,采购合同中,尽量要约定保险条款。
做为采购方,应该尽量要求由从货方购买保险,承担保险费用,受益人为供货方,保险索赔由供货方进行。
九、违约责任条款。
该部分要尽可能的详尽、细致,尽量罗列各种可能的违约情形的违约责任,而不是单纯地约定“一方违约的,应向受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后者太笼统了。
十、争议解决条款。
关于此条款,主要是解决在发生争议时,是申请仲裁还是提起诉讼,向哪个仲裁委申请仲裁或向哪个法院提起诉讼的问题。
在审核,应注意几个方面: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二、约定不明确的无效;三、或裁或诉条款无效;四、尽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法院(或仲裁委)。
关于采购合同的内部审计报告一、引言:按照公司2011年度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审计室对公司采购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按照既定的审计方案,结合其实际情况,对2011年1月1 日-2011 年8月31日期间的重大采购合同进行了审计。
二、审计方式说明:抽取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各2份,检查其起草、审核、管理层审批、档案管理等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审计资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采访法,资料搜集形式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三、审计发现与建议:审计发现:2011年1月购入的文件柜等办公用品,供应商为成都市青羊区亚华仪表配件厂,所属期为2010年订单,生管部门未对订单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建议:于2011年1月份起制定的办公用品订单,整理后按顺序编号,并建档,以便于核查。
四、审计总结:本次审计方案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检查所抽取合同内容的合理性:(1)对所抽取的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进行内容上的审查,发现采购合同的起草、审核以及审批都有权限范围内的签字盖章,格式合同的版本与公司要求基本相符。
(2)对所抽取的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审查,各类条款约定都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同时维护了公司利益,不存在差异情况。
2、检查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1)根据公司业务进展情况,经审计,合同中采购、验收等环节都得以较好的执行。
(2)采购合同付款台账,基本做到了清晰完整,不存在超出合同约定的款项支付和未经审核的合同。
3、检查合同存档情况:(1)合同保管按照公司要求,按顺序进行了编号,便于核查。
综上所述,对于采购合同的管理,具有较为完备的规范流程,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完全符合公司对于合同管理的规定要求。
对供应商评价、付款审批等环节的实务操作有适当控制,采购部门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采购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都较为熟悉。
五、后续审计跟踪:1、根据报告中审计发现与建议的内容,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将立即进行整改,我们将在2011年11月实施后续跟踪。
2、2011年5月购入的固定资产密闭式混料机,正在验收,设备(固定资产)申购、审批、验收流程单尚未建立,故本次未经审计,计划11月份再对此进行后续审计。
第 3 页共 6 页合同审计的具体方法(一)合同签订前的审计合同签订前的审计是指当事人就相关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合同条款也已基本确定,但双方尚未签字前所进行的审计。
合同签订前的审计是合同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因为合同一经双方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任何失误,在实质上就已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形象、信誉方面的损失,甚至是经济方面的损失)。
故对于企业重要的合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项目立项时就开始介入,既便于了解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又为后续审计打下基础。
1、审计目标:①确保合同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境外活动的需要;②确保合同的条款完整,意思表达清楚准确;③确保合同合法合规合理,避免经济纠纷,预防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