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6题图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电视台报道,截止到2010年5月5日,慈善总会已接受支援玉树地震灾区的捐款 15510000元.将1551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101551.0⨯B .4101551⨯C .710551.1⨯D .61051.15⨯ 2.使分式12-x x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21≥x B .21≤x C .21>x D .21≠x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想了解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宜采用抽样调查;B .某次抽奖活动中奖的概率为1001,说明每买100张奖券,一定有一次中奖;C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必然事件;D .数据1,1,2,2,3的众数是2.4.如图,⊙O 的直径CD ⊥AB ,∠AOC =50°,则∠CDB 大小为 ( ) A .25° B .30° C .40° D .50°5.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边BC 的中点,AB =4,AD =6,则OE 的长是( )A .3B .2 CD .16.如图,如果甲、乙两图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则乙图中不符合题意的一块是( )7.反比例函数6y x=图象上有三个点)(11y x ,,)(22y x ,,)(33y x ,,其中3210x x x <<<,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A .321y y y <<B .312y y y <<C .213y y y <<D .123y y y <<第4题图ABO CDE 第5题图第9题图2第10题图第8题图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o ,AC =6,D 是AC 上一点,若tan ∠DBA =15,则AD的长为( )A . 2B .3C .2D .19.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OBC 中,AC ∥OB ,CB ⊥OB ,OB =18,BC =12,AC =9,对角线OC 、AB 交于点D ,点E 、F 、G 分别是CD 、BD 、BC 的中点.以O 为原点,直线O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G 、E 、D 、F 四个点中与点A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A .点DB .点EC .点FD .点G10.如图,直线l 1∥l 2,⊙O 与l 1和l 2分别相切于点A 和点B .点M 和点N 分别是l 1和l 2上的动点,MN 沿l 1和l 2平移.⊙O 的半径为1,∠1=6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MN =B .若MN 与⊙O 相切,则AMC .若∠MON =90°,则MN 与⊙O 相切D .l 1和l 2的距离为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如图,AB //CD ,AC ⊥BC ,垂足为C ,若∠A =40°,则∠BCD = 度.12.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n 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45,则n =__________. 13.如图,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14.关于x 的方程(a -5)x 2-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 15.如图,有一个圆O 和两个正六边形T 1,T 2.T 1的6个顶点都在圆周上,T 2的6条边都和圆O 相切(我们称T 1,T 2分别为圆O 的内接正六边形和外切正六边形).(1) 设T 1,T 2的边长分别为a ,b ,圆O 的半径为r ,则a : b 的值为 ; (2) 正六边形T 1,T 2的面积比21:S S 的值为 .16.(1) 将抛物线y 1=2x 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2的图象,则y 2= ; (2) 如图,P 是抛物线y 2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x=t 平行于y 轴,分别与直线y =x、第12题图第11题图第15题图抛物线y 2交于点A 、B .若△ABP 是以点A 或点B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t 的值,则t = .三、解答题(共66分)17.已知a 是方程x 2-2x =1的一个根,求(a -1)(3a +1)-(a +1)2的值.18.如图1,有一张菱形纸片ABCD ,AC =8,BD =6.(1)请沿着AC 剪一刀,把它分成两部分,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图2中用实线画出你所拼成的平行四边 形;若沿着BD 剪开,请在图3中用实线画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并直接写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沿着一条直线剪开,拼成与上述两种都不全等的平行四边形,请在图4中用实线画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注:上述所画的平行四边形都不能与原菱形全等)周长为__________ 周长为__________19.灾难发生后,实验中学举行了爱心捐款活动,全校同学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 踊跃捐款支援灾区人民﹒小慧对捐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取了40名同学的捐款数据,把数据进行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后,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度之比为3∶4∶5∶7∶1(如图).(1)捐款20元这一组的频数是 ; (2)40名同学捐款数据的中位数是 ; (3)若该校捐款金额不少于34500 元,请估算该校捐款同学的人数至少有多少名?40名同学捐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CCC(图2) (图3)(图4)A(图1)第16题图C20.如图,抛物线y =ax 2+bx 经过点A (4,0),B (2,2)。

连结OB ,AB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求证:△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 将△OA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l35°得到△OA ′B ′,写出A ′B ′的中点P 的出标.试判断点P 是否在此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2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AC 是⊙O 的直径,D 是AB⌒ 的中点,过点D 作直线BC 的垂线,分别交CB 、CA 的延长线E 、F(1) 求证:EF 是⊙O 的切线;(2) 若EF =8,EC =6,求⊙O 的半径.D22.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P 是线段A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 、D ),连结PC , 过点P 作PE ⊥PC 交AB 于E (1) 求证:△AEP ∽△DPC ;(2) 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不同于P 的点Q ,使得QC ⊥QE ?若存在,求线段AP 与AQ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对应的点E 也随之在AB 上运动,求BE 的取值范围.23.如图,P为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A(0,3),B(1,0),直线OP交AB于N,DC 于M,点H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半轴方向以1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同时,点R从O出发沿OMt.求:(1)C的坐标为;(2)当t为何值时,△ANO与△DMR相似?(3)△HCR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以A、B、C、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时t的值及S的最大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 CDAAB CBADB 二、填空题:11.50 12.8 13.12π 14.a ≥115.(1)2;(2) 3:4 16.(1) 22(2)y x =-;(2) 1或3三、解答题:17.解:原式=3a 2+a -3a -a -a 2-2a -1=2(a 2-2a -1), ∵a 是方程的一个根,∴a 2-2a =1.∴原式=0.18.解:图(2) 略,周长为26;图(3)略,周长为22;图(4)略. 19. 解:(1)14 (2)15(3) 设该校捐款的同学有x 人 由题意得 15x ≥ 34500 解得 x ≥2300答:该校捐款的同学至少有2300人.∴点P 不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21.(1) 证明:连结OD 交AB 于点G .∵D 是AB 的中点,OD 为半径,∴AG =BG . ∵AO =OC ,∴OG 是△ABC 的中位线. ∴OG ∥BC ,即OD ∥CE .又∵CE ⊥EF ,∴OD ⊥EF ,∴EF 是⊙O 的切线.(2) 解:在Rt △CEF 中,CE =6,EF =8,∴CF =10.设半径OC =OD =r ,则OF =10-r , ∵OD ∥CE ,∴△FOD ∽△FCE , ∴FO OD FC CE =,即10106r r-=,解得154r =,即⊙O 的半径为154. 22.(1)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D =90°,∴ ∠DPC +∠PCD =90°. 又∵ PE ⊥PC ,∴∠APE +∠CPD =90°, ∴∠APE =∠PCD , ∴△AEP ∽△DPC .(2) 假设存在这样的点Q .由(1)知:AP AEDC DP=,即AP DP AE DC =. 同理可得 AQ DQ AE DC =.∴AQ DQ AP DP =,即(3)(3)AQ AQ AP AP -=-, ∴()()3()AP AQ AP AQ AP AQ +-=-, ∵AP AQ ≠,∴3AP AQ +=. ∴当P 是AD 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的Q 点不存在,当P 不是AD 的中点时,总存在这样的点Q 满足条件,此时3AP AQ += .(3) 设AP =x ,AE =y . 由AP DP AE DC =可得(3)2x x y -=,∴22113139(3)()222228y x x x x x =-=-+=--+. ∴当x =32(在03x <<范围内)时,98y =最大值,∴BE 的取值范围为728BE ≤<.23.解:(1) (4,1);(2) 由于P 是正方形的对称中心,由A (0,3),C (4,1),可得P (2,2);则∠MOE =45°,由于AB ∥CD ,得∠DMR =∠ANO ,若△ANO 与△DMR 相似, 则:①当∠MDR =45°时,R 、P 重合,此时R (2,2),故t=2,点H(2,0);②当∠DRM=45°时,DR∥y轴,此时R(3,3),故t=3,点H(3,0);所以当t=2或t=3时,△ANO与△DMR相似.(3)①分两种情况:一、0<t≤4,H在E点左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