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A. 搜索营救B. 灾害预测C. 环境评估D. 城市规划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 土壤更肥沃B. 热量更丰富C. 地形更平坦D. 水源更充足(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 年总蒸发量增加B. 地下径流减少C. 年降水量减少D. 自然灾害增多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

“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问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 人才向东流动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 降低生产成本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A. 增加劳动力需求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C. 制约制造业发展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7.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市场运输成本B. 劳动力成本技术C. 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D. 技术运输成本(2)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的是()A. 服装工业B. 汽车工业C. 电子工业D. 医药工业8.有关数字地球的虚拟技术,叙述正确的是()①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模拟的二维环境②虚拟环境由计算机生成,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③虚拟环境是一种仿真视景④人在虚拟环境中可在一定环境与现实环境相隔离,然后投入到可实时交互的虚拟环境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9.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 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 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 两湖均为内流湖(2)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A. 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 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 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 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10.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 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2)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1.以下体现了我国大规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有()①南水北调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⑤修建青藏铁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2.数字地球数据传输的基础是()A. 信息高速公路B. 空间信息技术C.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D. 高速科学计算能力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 离原料产地较近B. 劳动力价格较低C. 劳动生产率较高D. 离消费市场较近(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 原料价格B. 劳动力价格C. 市场需求D. 投资环境(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 劳动力使用量B. 原料使用量C. 运输量D. 设备费用14.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 有界性B. 差异性C. 整体性D. 层次性(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 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 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 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 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15.小李在上海某商场购买某品牌服饰,发现标签上的产地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缅甸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 环境容量B. 资源供给C. 工资水平D. 市场需求16.在区域划分中,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下列区域中不属于东北平原进一步划分的区域是()A. 长白山地B. 辽河平原C. 三江平原D. 松嫩平原17.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耍出口牛肉B. 两国都有温带落叶阔叶林C. 两国都有世界著名渔场D. 两国间贸易往来船只必经马六甲海峡二、综合题18.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既是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的省区是( )。

A. 豫B. 鄂C. 晋D. 冀(2)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

A. 西电东送工程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 溪洛渡工程D. 西气东输工程19.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省级行政区,其中西藏达到93.94%,新疆达到59.43%,汉族人口比例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进入老龄化时,GDP比美国低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人口众多B.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慢C. 我国国土面积大D. 我国的人口政策(2)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汉族人口比例小的最重要自然原因分别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0.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地形和气候B. 水文和植被C. 植被和土壤D. 气候和土壤(2)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 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C. 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 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C. 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D. 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5)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C. 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D. 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定位导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A项符合。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所属的“3S”技术的具体系统,属于常规考点。

2.【答案】(1)B(2)D【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图中的土地利用形式有种植小麦转变为种植水稻。

图中1月2℃等温线向北推移,该地温度升高,说明热量更丰富。

故选B。

(2)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区域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大。

故选D。

3.【答案】B【解析】【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带动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了稳定我国蚕丝产业,实施“东桑西移”。

4.【答案】A【解析】【分析】一线工程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气东输过程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知识来解析此题。

熟记课本知识点分析后解析即可。

5.【答案】D【解析】【分析】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牛轭分布在河流的左岸,A错。

图示地区泥沙淤积,河流运输价值低,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B错。

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种植业发展,C错。

牛轭湖由于河道弯曲,河流流速缓慢,D对。

【点评】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6.【答案】(1)C(2)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合选项,故选C。

(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A错误;研发中心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地区,不会向东迁移,B错误;“香蕉带”会促进制造业的升级,C错误;制造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迁移后,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D正确;结合选项,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