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8师美班的王文静。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绘画中的节日》,我将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介绍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教材方面)《绘画中的节日》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本课为两页。
第一页主要展示了不同民族庆祝节日的照片,及绘画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
第二页则为表现不同节日的儿童画。
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本节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
二、教学对象(接着我们再来谈谈教学对象)由于本课是“知识学习”“作品欣赏”与“创新应用”的综合型美术课,而教学对象又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教材理解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技能目标,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研究,交流的能力。
并把自己熟悉的节日情节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明白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节日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设臵、激发兴趣1、课前把教师布臵成过年的样子——门旁贴上对联,门上贴上挂笺,窗上贴上窗花等。
并提前在教室里播放《过年回家》的节目视频。
(组织学生有序地走进教室。
学生走进教室后,观察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2、以听录音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带着问题,学生们将视觉与听觉高度集中。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布臵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有什么特点?)3、播放过年小动画与此同时学生畅所欲言。
(在民间,过年还有哪些传统的活动?你是怎样度过的?你的心情如何?学生讨论、交流、表演。
)二、学习交流、知识拓展4、课件展示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幅员辽阔。
除了春节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不同的节日,体验不同的风情。
5、通过念童谣、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大家学习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共同学习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并让大家谈谈你所喜爱的节日。
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三、作品欣赏,提高审美6、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我们的节日呢?欣赏画家的画《枣园来了秧歌队》(问: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节日和什么内容?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故事?哪里的农民头上爱扎包毛巾?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拓展:在画面中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7、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画。
猜一猜,这几幅学生作品分别表现了哪些节日?这些表现节日的学生作品在内容和色彩上都有什么特点?请你分析一下。
欣赏:(1)《过大年》小朋友除了用鲜艳的颜色表现气氛外,最引人注意的是采用了放射性的构图方法,把欣赏者的目光一下吸引到圆圆的桌子上。
(2)《舞龙灯》弯曲的彩龙把画面连接在一起。
(3)《看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着小朋友们,看他们的眼睛睁得多大呀。
(4)《赛龙舟》河与岸巧妙地把画面分成两半,上面是喜气洋洋助威的人群,下面是热火朝天的参赛队员。
上下两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上面,活泼热烈;下面,紧张严肃。
四、大胆创作,点拨引导8、学生作画。
(教师播放欢快的伴奏音乐并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交流经验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与艺术相结合。
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
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话内容,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二:快乐的节日说课稿《快乐的节日》说课稿一(4)班李艳霞一、说教材《快乐的节日》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愉快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
内容生动、活泼。
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
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使朗读训练与感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随优美的曲调歌唱。
2、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以师生共同搜集的庆“六一”图片导入,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的快乐心情。
从而营造了快乐的课堂氛围,为这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快乐的情感基调(二)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紧扣目标,把教学主要活动放在读上,为了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自渎等让学生朗读。
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我始终一表扬为主,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节日的快乐。
(三)激发情感、快乐学文。
新课标强调尊重孩子的阅读见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课堂上,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思考和感悟。
(四)动情时结束新课,留给学生无穷回味。
在学生充满节日的快乐氛围中,播放《快乐的节日》歌曲,让学生随着欢快的旋律,唱跳。
使学生愉悦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教学高潮,留给学生无穷的回味。
篇三:走进传统节日说课稿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一.说主题以春节为首的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感同身受。
其中包蕴着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和人生理念。
但是随着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节日的形式在渐变,中国人对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的血脉性地继承在流失。
很多人津津有味地过西洋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
却对民族节日思想淡薄。
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点,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道德礼仪培养,语言表达训练,调查统计,沟通交流能力的综合实践。
鉴于节日存在的陋习和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必要让学生正确辨析,更好的度过美好的节日。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说来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
2.过程与方法:调查采访,搜集资料,交流合作,讨论辨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德行善清心寡欲环保节俭养生安全三.说过程:1.制定计划每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活动。
可以调查采访,上网查询,问卷调查。
老师给出以下几个大问题a.调查中国人最喜欢过哪些传统节日?是否更喜欢过洋节?原因是什么?做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表。
b.了解有关传统民族节日的传说来历,风俗习惯,诗词对联,灯谜故事。
做成手抄报。
c.篇四:快乐的节日说课稿《快乐的节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快乐的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首诗歌是同名歌曲的歌词。
作为一篇儿童诗歌,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又很好的切合了儿童乐观向上的风貌。
诗歌中以“小鸟”“风儿”“花儿”“白杨”等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儿童节快乐的场景,抒发了孩子愉悦的心情。
诗歌琅琅上口,易记易唱。
唱一唱,读一读,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欢跳。
他们像春天一样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