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章 特殊感觉器官

第13章 特殊感觉器官


视紫红质在光照下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的同时,可 从视杆C记录到感受器电位(超极化电位),进而影响下 一级C的电位变化,后者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视神经传入 视觉中枢. 视锥C除了感受明视觉外,还有辨别颜色的能力,视 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 细胞,它们的感光物质也是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的,如 果缺乏某种视锥C,就会导致色盲。 (三)视觉传导 感光细胞产生的电位变化→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经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神经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即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而颞侧的纤维不交 叉,每侧眼的交叉与不交叉纤维组成一侧视束→丘脑后部 的外侧膝状体换元,经内囊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中枢。
• (二)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 玻璃体。三者都是透明的,具有折光作用。 • 1.房水(aqueous humour):房水是一种无色透明 的液体,其成分类似血浆,但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 得多、而HCO3-含量超过血浆。 • 房水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房水的形成与睫状 体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碳酸酐酶有关。碳酸酐酶可使 细胞代谢过程中生成的CO2和H2O合成H2CO3,后者解 离成H+和HCO3-,HCO3-经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进入房 水,从而造成房水中HCO3-浓度升高,然后引起血浆 中的Na+和H2O透过血管壁进入房水。 • 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后房 →瞳孔→前房→巩膜静脉窦(虹膜角膜角)→睫状静 脉→ 血液循环。
• B.巩膜(sclera):为白色坚韧不透明的厚膜. • 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内部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 窦(又称许氏管),是房水汇入静脉的位置。 • 巩膜对眼球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 (2)血管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 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 A.虹膜: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与晶状体 之间. • 为一圆盘状的棕褐色薄膜, 虹膜中央的圆孔即 瞳孔。
(二)眼球的附属装置
1、眼睑 2、结膜 3、泪器 4、眼外肌
二、眼的生理 (一)物象的形成及其调节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依次经过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个结构。眼的折光系统 就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所组成的复合透镜。 根据光学原理,眼前6m以远的物体发出的光线为平行 光线,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故人眼在看6m以远的 物体时不需调节。 而6m以内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为不同程度的辐散光 线,它们通过眼的折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形成一 个模糊的物象。这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 改变晶状体凸度以增加其折光能力来进行调节的。
• B. 睫状体 • 前方连接虹膜根,后方与脉络膜相连。 • 睫状体的前端较厚,表面有放射状突起称睫 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睫状小带(又称悬韧带), 后者和晶状体相连。 • 睫状体内有环行的平滑肌称为睫状肌。 • 睫状肌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它兴 奋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前后径变大,屈光力 增大,对眼睛看近物起调节作用。 • 睫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产生房水的功能,如果遭 受病理性破坏,会导致眼球萎缩.
• 三层细胞以突触方式发生联系. •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即为视神经纤维,组成视 神经,由眼球后方鼻侧穿出,在视神经起始处 呈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此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 • 视网膜中心有一卵圆形黄色小点称为黄斑, 位于盲点的颞侧.黄斑中央下陷处称中央凹仅 有视锥细胞,是视力(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 的部位。 • 视网膜的血液供给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中 央动脉在盲点中心进入眼球分成许多分支。临 床高血压和糖尿病时,视网膜血管发生特殊变 化,可以用眼底镜观察。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 磁波)。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 N 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解剖结构 包括眼球和眼的辅助结构 (一)眼球:由眼球壁与内容物所组成。 1、眼球壁 • 眼球壁可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 血管膜,内层为视网膜。 • (1)纤维膜:角膜(前1/6)和巩膜(后5/6); • A.角膜(cornea):由透明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 成.有折光作用,其神经特别丰富,因此,其知 觉特别敏感.任何微小的刺激均能引起疼痛和 流泪.
复习思考题 1.叙述眼在看6米以内的物体时是如何 进行调节的? 2.熟悉眼的解剖结构? 3.叙述房水的形成机制和循环途径。 4.叙述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射过程
• C.脉络膜 • 为血管膜的最后部分,介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呈棕褐色,黑眼仁的颜 色来自于脉络膜. • 功能:供给眼球营养,吸收眼球内散射后的多 余光线. • (3)视网膜:为眼球壁的最内层. • 由三层细胞组成。外层(贴近脉络膜)为感光细 胞层。感光细胞可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中层为双极细胞层。 • 内层(接近玻璃体)为神经节细胞层。
• 虹膜内有二种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一部分 环绕瞳孔周围,称瞳孔括约肌(又称缩瞳肌)。 另一种呈放射形排列,称瞳孔散大肌(又称扩瞳 肌)。 • 括约肌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 时使瞳孔缩小; • 散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扩大。 • 角膜与晶状体间的腔隙,由虹膜分隔为前房 和后房两部分,其中充满房水。 • 虹膜与角膜间的夹角称为虹膜角膜角(又称前 房角)。
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后, 形成模糊物像 视神经 大脑皮质视觉区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二)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 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 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 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缩小,而且 对侧瞳孔也缩小。
视杆细胞 视网膜周边部
(向外周递减) 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 (呈聚合式,分辨力弱)
构 联系方式 特 征 感光色素 种族差异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用 分 辨 力 专司视觉 视 力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只有视紫红质1种
(视蛋白 + 视黄醛) 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低(强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明视觉 + 色觉 强
• 视近物眼的调节过程(神经反射): • 近物→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像→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区→皮层-中脑束→中脑的正 中核→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交感 神经(传出)→睫状神经→睫状肌收缩→悬韧 带松驰→晶状体凸起→折光率增大→成像在 视网膜上→清晰物像。 • 睫状神经→缩瞳肌收缩→瞳孔缩小→减少进 入眼内的光线和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 差; • 同时出现眼球会聚→使物体移近时成像于双 侧视网膜的相称的位置上.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强光时缩小,保护视网膜;
弱光时散大,增加视敏度;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反射过程: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 神 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双侧)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瞳孔缩小
(三)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换能作用
1、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内含黑色素颗粒和VitA,对感光细胞有营 养和保护作用:
• 2.晶状体(lens) • 位于虹膜瞳孔后方,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 形如双凸镜,其边缘有许多睫状小带与睫状体 相连. • 功能(1)屈光作用 • (2)与睫状体共同完成眼的调节作用. • 如果晶状体发生混浊,会影响视力,称为白内 障. • 3.玻璃体(vitreous body) • 为透明胶质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 有折光和填充作用.
• 功能:(1).房水对晶状体、玻璃体及角膜有营养 和运走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 (2)维持眼内压。 • 房水的生成与回流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使眼内保 持恒定的房水量和眼内压。成人正常的眼内压为 2.3~3.2kPa。眼内压的相对恒定对保证眼球的正常 形状和屈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眼球受外伤刺破 时,房水流出,眼内压不能维持,引起眼球变形,角 膜不能保持正常的曲率半径,而明显改变眼的屈光能 力。又如房水循环发生障碍,房水量积留过多,眼内 压过高,严重时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称为青光 眼)。由于房水的生成与碳酸酐酶有关,故治疗眼内 压升高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以减少房水 的形成。房水的回流是经虹膜角膜角进入巩膜静脉 窦,也可用缩瞳药(如匹罗卡品)以扩大虹膜角膜角, 以利于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禁用扩瞳药.
弱光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பைடு நூலகம்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物象落在视网膜上首先引起光化学反应. 在两种感光C中,研究比较多的是视杆C,后者的感光物质称为 视紫红质,后者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合成,而视黄醛是由VitA 转变而来. 视紫红质在光照作用下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黄醛,在弱光 作用下视蛋白和视黄醛则合成视紫红质. 实际上人在暗处时,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视紫红 质的合成,光线愈暗,合成过程愈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眼 在暗处时能不断看清物体的基础;相反,在亮处时,视紫红 质分解过程增强,合成过程很弱,因此视网膜中就有较多的 视紫红质处于分解状态,不能继续感受光的刺激,此时的视 觉实际上是视锥C所引起的. 视紫红质在代谢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醛被消耗,这就需 要由血液中的VitA来补充,如果体内缺乏VitA就会影响人在 暗处的视力导致夜盲症.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 状重叠成层,感 光色素镶嵌在盘 膜中,是光-电转 换产生感受器电 位的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 器电位以电紧张 方式扩布到终足。
(3)神经细 胞层 细胞层间 存在着复杂的 突触联系,有 化学性突触和 电突触,可纵 向和水平方向 传递信号。 当最初产 生的视觉电信 号,将首先在 这些细胞层中 处理与加工。
( 4 ) 两种感光
细胞与神经细胞 的联系方式: ①视锥细胞: 呈单线式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