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分为全再生骨料、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全骨料不易控制质量,故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将其筛分成粗、细骨料后再使用。

全骨料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不经筛分而直接使用的骨料。

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为全骨料经4.75mm方孔筛筛分后的筛余和筛下。

(1)全骨料的筛分析全骨料的典型筛分析见表1、表2,筛分析曲线图见图1。

表1 全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6.52224.4419.04068.11316.01533.1169.5060912.2284.7587017.4452.3672014.460筛底201640.3100表2 全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6.500019.0273 5.5616.0254 5.1119.50125925.2364.75126025.2612.3671514.375筛底123624.7100图1 全骨料的筛分析从以上数据和图形分析,同一批产品两次筛分的级配的曲线偏差较大,这是由于运输过程中骨料间的堆积和离析所造成的。

(2)粗骨料的材性①组成与表面特征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相比,其表面特征有很大差异:再生粗骨料表面包裹着一定量的砂浆和水泥素浆(水泥石),其黏附的多少和程度取决于骨料破碎的工艺、设备和原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破碎出来的再生粗骨料颗粒表面凸凹不平,非常粗糙、多孔隙、多棱角。

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中的成分也比较复杂,除原生的天然骨料外,还含有少量的砖骨料、砂浆骨料、水泥石骨料(见图2)。

图2 再生粗骨料的粒形和表面特征②级配再生粗骨料的筛分析结果及曲线图见表3、表4、图3。

表3 再生粗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6.5154 3.1319.071114.21716.055211.0289.50174434.9634.75162332.5962.361803.699筛底360.7100表4 再生粗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6.5350.7119.096619.32016.0133126.6479.50173234.6814.7588117.6992.36340.7100筛底200.4100图3 再生粗骨料筛分析曲线图(NO.1和NO.2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筛分析)从结果分析,再生粗骨料两个样品虽因离析组成有所区别,但基本在级配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属5~25mm的连续级配。

③含泥量再生粗骨料的含泥量实际为粘附在骨料上的细粉(旧水泥粉、砂石粉)量,不是粘土或淤泥。

见表5。

表5 再生粗骨料含泥量次数试样原质量(g)洗净烘干质量(g)含泥量(%)平均值(%) 1600059540.770.82600059500.83④泥块含量再生粗骨料泥块含量实际为分化后软弱的水泥和砂浆块量。

见表6。

表6 再生粗骨料泥块含量次数5mm筛上试样质量(g) 2.5 mm筛上试样质量(g)泥块含量(%)平均值(%)1600059980.030.02 2600059990.02⑤压碎指标与天然骨料不同,配制低等级混凝土的再生骨料也必须对压碎指标进行检验,而且要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因为通过压碎指标的检验,可以判断再次破碎对再生骨料强度的影响和检验再生骨料上包裹或独立的水泥石强度是否满足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见表7。

表7 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次数试样质量(g)压碎试验后筛余试样量(g)压碎指标(%)平均值(%)1300027618.08.12300027538.23300027568.1⑥针片状含量针片状含量实际表征的是粗骨料的粒型好坏,再生粗骨料的粒型要好于天然石的粒型,这是由于再生骨料在二次破碎时,其粒型受破碎设备的影响大,少有天然构造(如层理)的影响。

选择好的设备,就有好的粒形,水泥石的存在正好弥补了天然石的缺陷。

再生粗骨料针片状含量见表8。

表8 再生粗骨料针片状含量试样质量(g)针状颗粒质量片状颗粒质量针片状总质量针片状颗粒含量2000302555 2.8⑦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及空隙率见表9。

表9 再生粗骨料密度及空隙率空隙率堆积密度表观密度41% 1500 kg/m32550 kg/m3⑧分析与结论根据GB/T 14685-2001的技术要求指标,再生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基本符合5~25mm 连续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达到I类标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也满足标准规定。

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材性满足配制混凝土的要求。

(3)细骨料的材性①组成与表面特征再生细骨料和天然细骨料相比,微细颗粒含量高,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是水化、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和砂浆粉末及矿物掺合料颗粒等。

微细颗粒含量的高低与原生混凝土强度有关,原生混凝土强度越高、微细颗粒含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再生细骨料粒形较好,大多为多面立方体、三角体、多棱体、正方体或球体,针片状含量很低。

骨料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见图4。

图4 再生细骨料的粒形和表面特征②级配再生细骨料筛分析结果与曲线图见表10、表11和图5。

表10 再生细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0.6000.3000.150筛底细度模数第一次分计筛余质量(g)2103836782571062.55分计筛余百分率0.420.616.613.416.411.421.2累计筛余百分率02138516779100第二次分计筛余质量(g)1103906680571032.59分计筛余百分率0.220.61813.21611.420.6累计筛余百分率02139526879100平均累计筛余百分率02138526879100 2.6表11 细骨料筛分析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0.6000.3000.150筛底细度模数第一次分计筛余质量(g)112684689161712.83分计筛余百分率0.225.216.813.618.212.214.2累计筛余百分率0.22542567486100第二次分计筛余质量(g)213384668658722.87分计筛余百分率0.416.616.813.217.211.614.4累计筛余百分率0.42744577486100平均累计筛余百分率0.32643577486100 2.8图5 再生细骨料筛分析曲线图(NO.1和NO.2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筛分析)从筛分析结果来看,两个样品的级配曲线基本一致,说明细骨料的离析较小。

与级配II区相比,按人工砂的标准判定,两次试验结果均符合II区的级配要求,适于混凝土的配制。

③细粉含量和亚甲蓝MB值再生细骨料的细粉含量及亚甲蓝MB值检测结果见表12、表13。

表12 再生细骨料的细粉含量次数试样原质量(g)洗净烘干质量(g)细粉含量(%)平均值(%)1500461.37.747.72500461.77.66表13 再生细骨料亚甲蓝MB值试样重量(g)加水量(ml)加入亚甲蓝溶液(ml)溶液浓度(%)MB值200.0500.025.01 1.25从表12和表13中可以看出,再生细骨料中的细粉含量为7.7%,大于GB/T 14684-2001中III类指标的限值(≤7.0%)。

但亚甲蓝MB值为1.25,根据JGJ 52-2006,当亚甲蓝MB值<1.4时,则判定再生细骨料的细粉以石粉为主。

④泥块含量再生细骨料的泥块含量中实际上大部分为低强度的混凝土碎屑、砂浆粉末或矿物掺合料颗粒,并不一定是粘土块或泥块。

见表14。

表14 再生细骨料泥块含量试样原质量洗净烘干质量含泥量平均值次数1200198.90.550.62200199.00.50⑤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见表15。

表15 再生细骨料密度及空隙率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1500 kg/m32440 kg/m339%⑥分析与结论:根据GB/T 14684-2001中的技术指标,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并不完全满足级配II区的要求;细粉含量高于规范中的III类限值,但根据分析大部分为石粉,故仍满足建筑用砂细粉含量的要求;泥块含量满足II类标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均能满足标准规定。

(4)放射性再生粗、细骨料的放射性检测值都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技术要求,具体结果见表16。

表16 再生骨料放射性指标检测结果项目检测值标准规定评价内照射指数0.274≤1.0合格外照射指数0.206≤1.0合格(5)小结从上面的材性分析来看,无论是再生粗骨料还是再生细骨料,都满足现行混凝土骨料相关标准的要求。

但全级配再生骨料的性能离散性较大,使得同批次再生骨料砂率变化很大,不利于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既难以控制用水量也不易达到理想的工作性能。

从本工程的应用经验来看,不提倡使用全级配再生骨料来配制再生混凝土,而是应该将其筛分后以再生粗、细骨料的形式配制混凝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