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伺候(sì)炽热(chì)惟妙惟肖(xiào)绯红(fěi)B:回溯(sù)编纂(zhuǎn)杀一儆百(jǐng)狙击(zù)C:勾当(gōu)纰缪(pī)噤若寒蝉(jīn)殉情(xùn)D:骸骨(hái)怆然(chuàng)相形见绌(chù)角逐(júe)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拉拉队融会贯通到处传诵牙牙学语B: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鸿图谈笑风生C:笑咪咪委屈求全要言不烦精兵简政D:喝倒彩世外桃源以逸待劳出奇制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发表声明。
②谁能想到韩国乒乓选手独步世界的灵活,其实缘起于他们的身材劣势——韩国人大部分天生扁平足!③正值文坛巨擘巴金100周年华诞,再次阅读巴老的名著,其深邃的思想,宏伟的构思,鲜明的形象,的文笔,深深拨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
A 受权步伐流利B 授权步法流利C 授权步伐流丽 D受权步法流丽4、下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对我的爱好文学与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C、风遇到防护林的时候,速度就减少了一倍。
D、小明今年能否考上重点中学还是一个问题。
5、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B、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C、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B、毛泽东同志讲过,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
C、他看到街上挂着有关《全国第八届中国山水画展》的横幅。
D、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同学、……等。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一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全部在这条街上济济一堂,先是五家大排档,然后是一排小吃蟹,再过去就是农贸市场。
C、在这莽莽苍苍的山谷中,一声接一声凄厉的狼嚎,真是令人发指。
D、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大部分作品写的是鬼狐怪异的故事。
C、别里科夫之所以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因为他的套子式的外表和套子式的生活习惯。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思想倾向是“正统”的尊刘抑曹。
二.阅读完成9—11题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a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b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d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e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9、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A、惊喜B、惶恐C、惊呆D、惊疑10、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A、自私虚伪B、冷酷阴险C、老于世故D、伪善残忍10、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三、文言文阅读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殆:大概B.而臆断其有无臆断:凭主观推测而断定C.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最后;末了(跟“始”相对)D.自以为得其实实:指事情的真相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危害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D.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4、对“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说不出来B.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C.但是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D.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说不出来15、句中画线的虚词用法和表达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余是以记之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D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第Ⅱ卷(非选择题105分)四、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6、看万山红变,,百舸争流。
17、古学者必有师,师者,。
18、锲而不舍,。
19、《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他的代表作还有、《北京人》、《原野》等。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项链》,完成20—23题。
(14分)20.文中玛蒂尔德说:“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应该怎样理解?(4分)21.“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22. 选出恰当的选项填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4分)1)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________2)她沉迷,陶醉在欢乐里,部长也注意她了。
_________3)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_____4)她猛然喊了一声,脖子上的项链没有了_______A、追求享乐,纸醉金迷B乐极生悲C、黄梁美梦,利欲熏心D、欣喜若狂,喜形于色E、出人头地,狂妄得意F、如痴如醉,受宠若惊G、自惭形秽,相形见绌H、啼笑皆非,无可奈何23. 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分别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
(16分)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4、下列字注音。
(2分)①袅娜()②倩影()25、找出选文中用了通感手法的语句,并说说其妙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选段(1)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荷塘中的哪些景物?(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选段(2)是如何从多角度写月色的,突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根据下面的内容代该校团委会拟写一个“通知”。
(请注意书写格式,10分)28、2008年9月15日下午,某中学团委会在该校第二会议室召集各年级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开会。
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说:“后天下午4:30支部书记还到这儿开会。
今天有两个年级的同学外出参观,人到得不齐,请互相转告一下。
明天我们再出一个正式通知。
到时候都要来,别迟到了。
散会!”七、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公鸡、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话题范围之内。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5分,每空1分)16.▁▁▁▁▁▁▁,▁▁▁▁▁▁▁17.▁▁▁▁▁▁▁18.▁▁▁▁▁▁▁19.▁▁▁▁▁▁▁五.(共30分)20.(4分)21.(3分)22.①② 3、 4、(4分)23. 1、2、3、(3分)24.①②(2分)25.(4分)26.(4分)27.(6分)六.应用文写作(10分)七、作文(60分)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内。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文体自选(除诗歌外)(4)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