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A) 自我实现(B) 和谐人际关系(C) 保持人格完整(D) 保持协调情绪[分值:1.0]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D)听比说更重要[分值:1.0]3. 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生物反馈疗法(D)认知疗法[分值:1.0]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A)宽容原则(B)尊重原则(C)互利原则(D)保持原则[分值:1.0]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A) 变化(B) 固定(C) 完美(D) 长远[分值:1.0]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A)挫折源和挫折感(B)情绪和心态好坏(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A)睡房较暗(B)定时运动(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D)临睡前运动[分值:1.0]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分值:1.0]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A) 体力节律理论(B) 情绪节律理论(C) 智力节律理论(D) 人体生物钟理论[分值:1.0]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A) 安全感(B) 幸福感(C) 归属感(D) 失落感[分值:1.0]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A) 主张自我约束(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C) 强调自我发展(D) 主张自知知人[分值:1.0]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以上答案都不对[分值:1.0]14. ()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A)人格和谐健全(B)适度的情绪表达(C)和谐的人际关系(D)热爱生活和工作[分值:1.0]15. 常见的心理亚健康不包括()(A)虚荣心(B)攀比心理(C)猜疑心理(D)乐观主义[分值:1.0]16.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A)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B) 人际关系中彼此争执(C) 有快乐感(D) 过低效率的生活[分值:1.0]17. 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是()(A) 合理变通(B) 合理治疗(C) 合理思考(D) 合理宣泄[分值:1.0]18. 19世纪末,()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A) 弗洛伊德(B) 勒温(C) 米勒(D) 布朗[分值:1.0]19.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予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A) 自卑心理(B) 报复心理(C) 猜疑心理(D) 浮躁心理[分值:1.0]20.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精神分析(B) 行为主义(C) 认知(D) 人本主义21. 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反映了知觉的()(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A) 补偿(B) 分离(C) 幻想(D) 升华23.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A) 人格的他控性(B) 人格的稳定性(C) 人格的可变性(D) 人格的自控性[分值:1.0]24. 良好的心理创伤调节能力不包括(? ? )(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阴影(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分值:1.0]25.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A)动力理论(B)类型理论(C)特质理论(D)五因素模型理论26. 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不包括()(A)自我估计不当(B)抱负水平过高(C)动机冲突而引发挫折(D)目标未能实现[分值:1.0]27. “心理”一词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的是()(A) 过程心理(B) 活动心理(C) 认知心理(D) 综合心理[分值:1.0]28. 自卑心理的表现不包括()(A)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意(B)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C)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D)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分值:1.0]29.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不包括()(A)追求完美(B)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C)控制欲极强(D)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分值:1.0]30. 在行为上,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属于什么性格的人()(A)狭隘性格(B)急躁性格(C)火暴脾气(D)脾气好[分值:1.0](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A) 理想(B) 心境(C) 情绪(D) 应激[分值:2.0]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有()(A) 饮酒过量(B) 多盐高糖饮食(C) 滥用药剂(D) 上网熬夜[分值:2.0]3. 心理障碍表现为()(A) 焦虑(B) 兴奋(C) 记忆障碍(D) 睡眠障碍[分值:2.0]4. 情绪研究者们大都从哪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情绪()(A) 认知层面(B) 表达层面(C) 生理层面(D) 心理层面[分值:2.0]5. 卡耐基认为()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微笑(B)耐心倾听(C)多鼓励对方(D)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6. ()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贾霍达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A)能客观的了解自己(B)愿意为工作与他人而献身(C)对外在世界的精确认识(D)适应环境并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8. 不合理的观念有()(A) 此事不该发生(B) 以偏概全(C) 无限夸大后果(D) 从困难中看到希望9. 矫治狭隘性格的方法有()(A) 丰富自己(B) 扩大交往(C) 自我检查(D) 拓宽心胸10.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 群体个数(B) 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 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 人的心理特点11. 压力通常来源于()(A) 环境刺激(B) 身体的生理适应机制(C) 自己的思想(D) 事件的不确定性12. 哪些构成完整人格的一部分()(A) 心理素质(B) 道德素质(C) 知识(D) 能力13.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A) 自然需要(B) 社会性需要(C) 物质需要(D) 精神需要14. 情绪的调节方法有()(A) 逃避现实(B) 经常运动(C) 自我调节(D) 情绪日记15. 专业技术人员的人际关系概括讲包括()(A) 家庭(B) 工作(C) 其他社会(D) 自我16. 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 给老人让座(B) 帮助同学补习功课(C) 抢救落水儿童(D) 与持枪歹徒搏斗17. 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感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

(A) 心理素质(B) 处事能力(C) 心理健康水平(D) 魅力[18. 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有()(A) 个别晤谈(B) 角色转换(C) 行为矫正(D) 心理测量19. 对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应包括:( )(A) 身体发育情况(B) 心理发展状态(C) 社会化的程度(D) 道德文明水准20. 心理学家张伯宪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有()几种形态。

(A) 迟钝型(B) 麻木型(C) 转移型(D) 迁怒型(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1. 教育在人格培养中发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不仅要继承先天因素,适应外在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干预环境,发展后天因素。

(A)(B)2. 智育就是要培养个体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

(A)(B)3. 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A)(B)4. 人能够容忍别人对他们的索取甚至一定程度的侵犯是有修养、脾气好的表现,值得称道。

(A)(B)5. 人格是外部制约性与自我控制性的辩证统一体,其中以自我控制性为主要方面。

(A)(B)6. 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A)(B)7.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和事情本身。

(A)(B)8. 神经衰弱的具体症状包括: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

(A)(B)9. 火暴脾气的形成与遗传没有一定的联系。

(A)(B)10. 挫折犹如一把双刃剑,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伤害我们。

(A)(B)11. 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A)(B)12. 一事有错而对他人全盘否定。

(A)(B)13. 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B)14.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A)(B)15. “饿驴吃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个人期望值过高会产生挫折。

(A)(B)16. 体弱多病或有生理缺陷的人比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挫折更加敏感,容忍力高。

(A)(B)17. 扩大交往是矫治狭隘性格的有效方法。

(A)(B)18.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会影响着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A)(B)19. 权威型是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A)(B)20. 制定的目标越高,越有利于激发人的行动。

(A)(B)21. 有一定的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是休闲活动。

(A)(B)22. 社会化的程度,包括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技能,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能否遵守社会生活规范,顺利融入社会群体,承担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等。

(A)(B)23. 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A)(B)24.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A)(B)25. 按照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学说,幸福感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A)(B)26. 一个成年人需要每天11个小时的睡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