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陈毅的诗真实记录了()A.五四运动B.北平和平解放C.开国大典D.“文革”结束
2.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
“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
”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4.右图所示为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最
右侧标题写着:“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
下列对“人
民大宪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与英国《大宪章》的实质一致
B.反映了我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
C.是报纸工作人员排版的失误
D.表明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5.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
团体代表235人
区域代表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75人
A.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全民意志
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D.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6.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7.“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
”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8.新中国成立后的某部法律文件指出“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该法律文件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9.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周恩来是在分析
()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矛盾复杂的情况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互相监督11.201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
”这个“窗口”
是指()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12.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9年春修改为1:1||。
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投票方式的变化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B.人大代表名额由城乡平等转变为偏向大城市
C.建国以来||,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D.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二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
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加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