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1、症状 : 就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与感觉,如疼痛、瘙痒。
2、管样呼吸音 :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牵涉痛 :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 ,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 ,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 ,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 ,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
5、抬举性心尖搏动 :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 ,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 ,就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 : 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常见于颅内感染与珠血等。
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生命征 : 就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 ,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8、脉搏短绌 :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9、窦性P波:I、n、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 P-R 间期最短 ,然后逐渐延长 ,直到 QRS 波群再脱漏 ,如此周而反复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 ,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 末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 CM、 VLDL 、 LDL 、 HDL 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 , 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三、简答题1、简述胸痛常见病因(一)胸壁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三)呼吸系统疾病(四)纵隔疾病(五)其她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肝癌等。
常见的病因。
2.简述扁桃体肿大与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标准。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I 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II 度:超过咽腭弓III 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瞧不见 ,摸不着。
生理肿大:瞧不明显 ,特点就是“摸得着” 。
I度:瞧得见II度:脖根粗III度:颈变形IV度:大等于或大于病人拳头时且多呈结节状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 12 对颅神经检查 ,意识障碍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4.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现病史内容 :(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病因与诱因 ;(4)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5)伴随症状 ;(6)诊治经过 ;(7)病程中一般情况。
5.简述非感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败类原因 :(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
(2 )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
(3)内分泌代谢障碍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4)皮肤散热减少 : 如广泛性皮炎。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
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①原发性低热;②感染后低热;③夏季低热;④生理性低热。
染性发热常见的原因。
6.何为心脏瓣膜听诊区,简述常见心脏瓣膜听诊区的位置。
心脏瓣膜听诊区定义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
组成心脏瓣膜听诊区通常有 5 个: 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 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7.简述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①脾脏轻度肿大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等。
②脾脏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③脾脏高度肿大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疟疾等。
8.简述腹痛常见的病因。
答:急性腹痛(abdominal pain)的常见病因包括:(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如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沁尿系结石梗阻等。
(3)脏器扭转或破裂 :如肠扭转、肠绞窄、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症 :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5)腹腔内血管阻塞 :如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与门静脉血栓形成。
(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皮肤带状疱疹。
(7 )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 :如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如腹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
9.简述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机制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端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0.简述心电图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ST段改变的含义包括 ST抬高、压低、延长与缩短。
T波改变的含义包括 T波低平、平坦(T 波消失,与基线一致),增高、倒置或双向等。
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 ST斜上型压低、斜下型压低与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 :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较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与其她情绪激动、心动过速等具有交感神经兴奋倾向的患者或正常人,尤其多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女性年轻人)与更年期妇女。
这种ST段、 T 波改变被瞧作就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ST、 T 改变的特点除了呈斜上型下降外,较常出现在 II 、 III 与 aVF三个导联上,但有时也可出现在其她导联。
在除外了器质性心脏病背景以后,非特异性ST-T 改变无任何临床意义。
11.简述红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与造血组织损伤。
(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12.简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病理性f :①各种感染化脓性;②大量组织坏死与大量 RBC破坏:1、大手术;11、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③急性内出血——诊断标;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痛: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f症;原发性PH f13.骨髓增生程度分为几级?各级有何意义?答:一般分为:⑴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各种白血病。
⑵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红系、粒系或其它系统的增生疾病。
⑶增生活跃一般为正常骨髓的表现。
⑷增生减低见于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如取样稀释,也可表现为此种现象。
⑸增生重度减低有就是典型的再障骨髓象。
取材不良,亦见此像。
14.简述尿葡萄糖定性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
15.简述肝功能试验中血清酶学检查的主要意义。
血清酶检测常用:谷丙转氨酶 ALT(GPT)、谷草转氨酶 AST(GO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肽酶(丫― GT或GGT)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
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与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
而在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就是肝脏损伤程度。
四、论述题1、试述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怎样鉴别咯血与呕血?咯血: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出血方式:咯出;血色:鲜红;血中混有物:痰、泡沫;反应:碱性黑便:除非咽下,否则没有;出血后痰性状:常有血痰数日;呕血:病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出血前症状: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出血方式:呕出,可为喷射状;血色:棕黑、暗红、有时鲜红;血中混有物:食物残渣、胃液;反应:酸性;黑便: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出血后痰性状:无痰。
2.试述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1)S1音调较低,强度较响,性质较钝,持续时间较长;S2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
(2)S1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S2在心尖搏动出现后出现。
(3)S1心尖部听诊最清楚,而S2 在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3、听诊心脏杂音应描述哪些内容?①杂音的听诊部位与传导,②杂音出现的时间;③杂音的强度;④杂音的音调与音色:⑤一些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对杂音的影响4.试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显著降低,氯化物减少,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
②结核性脑膜炎:外观呈毛玻璃状,细胞数增多<5.00X106 / 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同时减低,涂片可发现抗酸杆菌。
③病毒性脑膜炎:外观清亮,细胞数正常〜数百,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病毒培养有时阳性。
5.试述乙肝诊断常用的试验指标及其诊断意义。
: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与普查;抗-HBs就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就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的标志 ;BHBeAg 阳性就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HbcAb就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抗-HBc-IgM就是早期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6.试述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血液改变、血管受损与血流淤滞。
一、血液因素主要就是血小板、凝血、抗凝血、纤溶及其她血细胞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二、血管因素血管受损就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三、血流因素血流速度变慢、淤滞与血凝就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