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课程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特征以及与美育教育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旨在于为促进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有效地理论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艺术体操形体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家对于形体教学和审美观念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形体塑造课程的意义已不再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艺术形体肢体语言,并能展示这种艺术形体肢体语言的舞蹈演员;而是通过与人体相关的形体塑造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形体”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与他人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自我精神世界的展现,是提高自我审美修养的一种艺术。

艺术体操形体塑造教学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对其气质、风度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概述所谓形体是指人的身体形态,由体格、体型、姿态三个方面构成。

形体美是由身高、体重和人体的各部分长度、围度及比例所决定。

形体美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美,能够体现健壮的体格、完美的体型、优美的姿态,所展现出的是和谐的美。

艺术体操形体塑造的教学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的形体动作训练,是在以改变学生的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的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同时又是以提高学生形体肢体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技巧训练,它为其良好的站立姿态,坐姿,行走姿态的培养在身体素质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变学生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提高其灵活性,增强其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对其气质风度、精神状态进行完美的塑造。

二、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特征(一)有序性艺术体操形体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相互衔接,教学体系系统、层次分明。

从而使学生通过有序的形体练习,来达到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节奏性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过程中,形体练习大多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使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体会其动作特点,感受动作的真谛。

因此,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突出动感与韵律的有效及完美的融合,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凸显其美的内涵。

(三)针对性在形体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具有异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从动作的难度、教学的步骤和运动负荷上的选择与使用也有所不同,突出其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灵活性由于学生的基础条件有所不同,因而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整体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其实效性与丰富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五)科学性在教学体系中,无论什么样形式的教学过程都是要以严谨的科学性来做为支撑。

那么注重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科学性,可以有效地克服在教学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实效、严谨,从而确保其教学质量。

三、艺术体操形体教学改革与审美观培养的途径(一)凸显审美意识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具有区别其他教学科目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它能够与美育教育有机地融合。

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要突出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以美育的视角对自身的形体学习进行有效地审视与修正,并使之与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相融合,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

(二)注重形体美的完美塑造形体美主要是体现人体外型的匀称、和谐与健美,是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核心内容。

形体美显示的指数体系是由身高、体重以及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比例所构成的。

其中,骨架的大小及身高与四肢长度的比例是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而身体的围度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改变的。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的肌肉体积的改变,从而实现对身体围度的有效塑造。

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练习手段的合理运用而进行的有效的形体练习,可以对学生的身体比例均衡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其身体各个部分更加的匀称、协调,从而趋于和谐、完美。

(三)突出动作美的显现动作美是特殊的审美对象,所凸显的是人在体育项目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运动美。

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任务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形体练习的方法,提高形体练习的意识,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动作组合的练习,用以加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巧性,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审美的观点,培养正确的动作姿态和节奏,提高其自身艺术修养。

通过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使学生表现出的动作美主要是身体形态的美和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的美的总和。

教学实践证明,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待美的感受力,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完美地展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促进美学教育的发展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优美的身姿、高雅的气质以及潇洒的风度;美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完善其审美意识、提升其审美能力为宗旨。

艺术体操形体教学通过对学生形体、身姿、行为动作的有效训练而展现美感,美育教学则以其特有的审美标准对学生的体态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修正。

因此,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注重与美学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与完善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有效途径。

为此,应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强化对美学教育的开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充分得到身体的锻炼,同时又可以得到有效的美的熏陶。

这种健身与审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完美体系的重要因素。

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寓教于美”功能,在有效提升自身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充分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艺术体操形体教学改革的对策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气质、风度以及身体形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以培养专业领域形体行为的传统的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理念现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气质及其外表的追求。

现如今,拥有良好的体态、高雅的气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将来就业的有利因素。

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对原有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也已经成为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提升学生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认知与理解艺术体操形体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拥有完美的身体形态,形成良好体态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气质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保障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将必须提高学生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理解和认知。

首先,要使学生对形体的基本构成因素具有全面的了解,即形体是由体型、体格、姿态以及仪表等四大要素构成;其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体操形体教学是以身体的练习为基本手段的,通过与美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来促进人体匀称和谐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体型、完善审美的意识、培养正确优美的体态和动作,同时促进人体形态更加的健美的教育的活动过程。

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学习目的的明确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有效加强学生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对待学习的精力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产生的强烈的内在动机,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改正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更应充分遵循这样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掌握其心理的特点,以便采用实效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确保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

(三)重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自我表现能力是指自身通过某种途径,巧妙运用某种方法,在一定场合向别人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特长或优势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主观条件。

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可以充分的体现学生对于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理论的认知,以及对身体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与其学生的形体的肢体表达能力、交往的能力、自信心、主动性和能动性紧密相关。

因此,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自身的技能素质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也可以使教师通过对学生表现效果的判定,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更加有效地安排教学的进程,使教学具有有序性和实效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为其今后的就业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艺术体操形体教学中加强与美育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加大对艺术体操形体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是保障艺术体操形体教学在当今新形势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1]曾琳叶.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5).[2]刘洁,赵书祥.形体与健美操不同课型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3]刘正武.形体课对女大学生形体改变效果的实验研究[j].教改纵横,2006,9.[4]孙建立,李秀玲.高师院校应重视形体课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2006,9(33).(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表演教研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