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三)期限 l 1、受理前,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 l 2、自受理之日起20日作出决定;不能的,行政机关负责
人批准,可延长10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l 3、统一、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45日;不能的,本级
政府批准可延长15日。 l 4、下级报上级批准的,下级应20日内初审完毕。 l 5、准予许可的,10日内颁发证,或加盖印章。 l 讨论: l 1、时间计算是否含节假日?排除,以工作日计算(82
l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1)委托行政机关要加 强对被委托人的监督;(2)被委托人不得再转委托, 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许可;(3)委托时, 应公开,对委托的内容应当予以公告。
l 4、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经国务院批准,省级人民 政府决定。
l 5、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联合办理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行政许可法共分8章83条,对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行政许 可的设定权限以及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监管、责任等都作出 明确具体的规定。下面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及我国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的实践,着重讲7个方面的问题。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一、行政许可的基本涵义
l 从性质上看,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事务 的管理行为,最主要的特点是单方面性和服从性,不 包括对民事权利、民事关系的确认。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2、受理
l 受理是指行政机关接到许可申请后,决定是否正 式接收许可申请的活动。当事人的申请被受理后, 有关行政许可的期限规定开始启动,行政机关必 须在法定期限内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l 受理的程序包括:
(1)形式审查,主要审查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项 目是否齐全、申请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其内容包 括:A.申请事项是否属本行政机关管辖;B.申 请事项是否属行政许可范畴;C.申请人是否提 供了法定数量、种类的申请材料;D.提供的申 请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E.其他文字、 图表、书面表述方面是否有错误
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查的,行政机关只对申请材料、格 式、申请内容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行政机关 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当场做出书面许可决定。要求: (a)只进行形式审查;(b)当场作出决定;(c) 出具书面决定。 l (2)实地审查(实质审查、现场审查)。实地审查 是行政机关必须去现场,核实申请材料反映的内容是 否与实际情况一致而开展的审查活动。 实地审查的许可条件、内容,应当在有关许可实体法 中规定。许可法规定,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核实的, 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为或承诺应保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行为合法守信的信赖应予保护。 l B、撤销生效的行政许可的两种情形:一是行政许可 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二是颁发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C、撤回或者变更已经颁发的行政许可,应当给予补 偿。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2、地方立法的行政许可设定权。(1)地方性法规。 不少国家(如澳大利亚、奥地利、法国),行政许可设 定权在联邦议会和州议会,经议会授权,政府可以设 定一些具体化、暂时性许可 (2)省级人民政府规章。 一年期的临时行政许可设定权。
l 3、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外,任何 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这里的含义是: 一是,除上面有权机关外,其他别的机关,如较大市 政府、一般设区或不设区的市政府、县、乡政府都不 能再设定行政许可,地方党委也不能再设定行政许可; 二是,全国人大、国务院、省级和较大市人大、省级 政府有权设定许可,但许可的形式只能用法律、行政 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形式,不能再用其他红头文 件或者通知等形式。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2020/12/6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讲座目次
l 一、行政许可的基本涵义 l 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l 三、行政许可的设定 l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 l 五、行政许可的收费 l 六、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l 七、法律责任
l 重点法条、案例分析示例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引言: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背景与立法过程
c)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4、决定 l 许可决定有两种:准予或不准予。与受理过程中所做的处
理决定不一样。 l (1)行政机关对受理的许可申请,有作出决定的义务 a)
除当场作出决定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 b) 应当按 照规定程序作出决定; c) 应当根据审查结果作出许可决 定。 l (2)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法定条件、标准作出许可决定。 (38) l (3)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复议、 诉讼权。(38条2款) l (4)行政机关准予许可,需要颁发证书的,应当:a)向 申请人颁发证书;b)加盖行政机关印章;c)按期限颁发 (许可决定后10日内)。(39条) ● 发证书形式: a)许可证;b)资质合格证书;c)批准或 证 明文件;d)加盖检验检疫、检测印章。 l (5)颁发许可证公开,方便公众查询。 l (6)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有效,没有地域限制。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
l (一)实施主体 l 1、行政机关 l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条件:(1)由法律、法规才能授权;(2)被授权方是 非行政机关,但应是组织,个人不行;(3)该组织具 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条件和能力,经营性企业、公司不 能被授权;(4)该组织能独立实施许可活动,并承担 后果。 l 3、接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必须在委托权限内,以委托 人的名义实施,其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l (二)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 l 1、申请 l (1)申请人的2项义务规定: l A.当事人需要从事特定许可事项,应当提出申请(主
动行为)(29条) l B.当事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31
条) l (2)讨论的问题: l A.申请的方式:以前多为当事人当场提供材料,可
否改为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法律规定可以 (29条) l B.申请人可否委托代理人申请?法律规定,除依法 应当由申请人到场申请外,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 l C.可否口头申请?法律未规定。除非行政人员愿记 录,否则不行。
F.另外,申请人不具备主体资格的,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 ●讨论:a)受理期限最长为多少?5天,能够即时就即时答
复。另外没有法律例外的规定; b)受理或不受理均要给书 面决定为什么?(32条2款)△法律规定★要书面决定★要 加盖公章★要注明日期 △ 目的,作为凭证。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3、审查 l (1)形式审查。实体法规定,只做申请材料齐全、
l 《行政许可法》于2003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四次会议通过,并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行政许可法的公布 施行,无疑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规范行政 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应WTO的需要,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行 政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 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l D、对有暇疵的行政许可的处理。行政许可是一种授 益性行政行为,不能简单套用违法无效的原则,而要 着眼于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因此,对有暇疵的行政 许可只是规定可以撤销。是否撤销,行政机关要基于 信赖保护予以处理。如果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 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l 6、不得转让原则。许可法第9条规定:依法取得的行 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 转让的施许政许可的主体只能是行政 机关,其他组织或个人不能接受委托成为许可实施主 体。(2)被委托主体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 规章;其权力可以是委托人的全部,或者部分;(3) 被委托主体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使 行政许可实施权;(4)被委托主体不具有行政许可 主体资格,其行为的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即复议或诉 讼的主体为委托人。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l (3)审查的程序要求 A、依法先由下级审查后报上级机关做出许可决定的, 下级机关必须做到:a)在法定期限内初审完成(20 天);b)提出初审意见;c)将初审意见、全部申请材 料上报;d)直接上报。 B、上级行政机关接受下级初审后才能做出许可决定 的,上级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C、告知与听取意见 a)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应当告知利 害关系人。“直接”含义;“重大利益”的界定。 b)审查过程中,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陈述、申辩。
l 7、监督原则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三、行政许可的设定
l 设定范围。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2条),哪 些事项不能纳入行政许可范围(13条)。
l 设定权限。谁有权设定上述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 l 1、中央立法的行政许可设定权。(1)法律。(2)行
政法规。法律保留原则。(3) 国务院决定。出于四 个考虑:一是行政许可法取消了国务院部委规章的行 政许可设定权,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保留这一规定 较为主动。二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发生一些紧急情 况,需要有相应的应争措施和手段。三是新闻、出版 等意识形态领域,立法条件尚不成熟,需要由国务院 文件来管理。四是改革中的一些试验、试点事项(如 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定行政法规不成熟,也需 要以决定等方式公布。但“决定”毕竟不是行政法规, 因此,法律规定:除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 院应及时提请人大制定法律,或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1)
D.属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需要取得许可的申请材料,存 在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5日 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 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E.属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需要取得许可的事项,申请材 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按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 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