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探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探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质量得
到极大的改善,可是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环境监测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为了
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过程
中的数据分析。

本文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探究,并阐述了提高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提高质量方法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环境管理效能的检验,其监测数据
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环境监测水平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环境管理和城市经
济建设服务质量高低。

每一个环境监测站的数据就多达几万条,一年下来环境监
测的信息能够达到上百万,这些大量的数据如果采用人工简单的数据分析很难体
现数据的真正价值,同时也无法做到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不能对环
境决策提供最可靠的数据支撑。

因此,建设其功能齐全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系统
使环境信息从存储、分类、分析、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能进行完整的科学计算,成
为环境监测活动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方法
1.1统计规律分析。

理论上就是采用数字模型、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数学和物
理方程等方法,深入分析所得到的监测数据,并作出真实且详细的规律评价,从
而得到所需的数据。

目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环境规划、环境评价以及环境调查
分析等工作。

1.2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
情况下仍然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在环境监
测领域,该种综合分析法主要应用于环境调查、环境规划或课题、环评等大型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一方法能够监测不同环境的要素,并对得到的监测数据
进行进一步剖析和解释,做出规律性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得最终所需的数据。

1.3合理性分析。

一般而言,两个或两个以上监测数据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
固定联系,合理性分析方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来进行的具体工作中,这一种方法
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要结合环境要素的各项条件和污染源参数,才能科
学分析与评价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得到准确、可靠、合理的监
测数据。

监测数据之间有着所谓的正、负相关性。

通过分析监测项目之间的这一
种相性去判断各环境下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三氮与溶解氧之间的关系,环境中氮的存在形式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受水体中溶解氧的浓
度影响,硝酸盐氮与氨氮不可能同时高,一般溶解氧高的水体硝酸盐氮浓度高于
氨氮浓度,反之氨氮浓度高于硝酸盐氮浓度,亚硝酸盐氮浓度与之无明显关系,
掌握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根据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变化去分析环境中氮的变化情况。

1.4监测值分析。

通过分析污染源的监测值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得到想要数据的,因为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可以判定相关的检测值。

例如,同一水样监测结果
出现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数据倒挂,就表明监测结果是不正确的。

在此
看来,环境污染源不仅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中。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工
业成为了环境污染源之一,其实工业污染源有很多种,不同行业的工业会产生不
同的污染物。

如:化工行业排出的有机物含量较多,金属行业排出的金属物质较多,假如环境监测人员在对一间化工企业进行监测时,发现排出的物质含有较多
的金属物质,则说明其中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监测人员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以分析污染源的检测值也是可以帮助环境监测人员得到需要的数据,并对这些污
染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二、监测数据质量的问题现状
2.1客观原因。

污染物排放的工厂或者单位有着复杂的施工工艺,污染物的
排放很难平稳,使得监测数据反应的情况差别大;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有待提高,监测工作人员有些是非专业出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很难在短时
间内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2主观原因。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的责任心较差,对现场监测的
单位排污状况和污染治理措施的运行不注重,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单位有机会投机
取巧,隐瞒真实的排放情况;在环境监测的宣传方面,宣传和专业培训力度不够,都会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问题。

三、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
3.1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采样人员必须持有环保部门颁发的环境监测上岗证或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采样方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在采样
工作进行前,要根据需采样的实际情况制定采样的技术细则,控制好采样的工作。

例如:确保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行;保证仪器没有受到污染,干净整洁;样品要妥
善保存,避免污染等等。

3.2加强数据审核
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要建立多层次的监测数据审核制度。

在进行
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每一个动态的监测数据信息详细到每个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污
状况等,以方便在以后的审核工程中,可以迅速的找到同一污染源进行采样进行
审核、分析,以方便同一污染源新旧数据的对比分析。

一方面监测数据的分析结
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另一方面,在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同一处污染源的采样,不同的分析项目只
要有相互关联性亦应该密切注意。

3.3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环境监测的业务量也不断加大,大量
繁重的工作亟需网络体系的建设,所以,要减少工作量及错误,实现环境监测管
理的网络化,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和共享,充分发挥数据效用。

为完善我国
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应该按照“统一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的总体思路进行。

3.4牢固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意识
在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上,要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层次,对质量目标和方
针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和修改。

在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全面的管理理
念更新,提高数据综合分析的准确性。

四、总结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成分,不仅能为环境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用来验证环境管理的实际成效,因此应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但
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紧随环保工作的开展而逐渐向数据管理制度及数据统计方法方
向发展,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
数据支持,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性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探索[J]. 江建辉,高军林,徐丽红. 科技资讯. 2012(20)。

[2]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J]. 张世昌. 能源与节能. 2013(03)
[3]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分析[J]. 王应珍.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