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薛宝钗的人物分析

薛宝钗的人物分析


林黛玉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
• 林黛玉之母是贾敏,贾敏是没有参加上 选秀,她嫁给了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然 而林如海是汉人,朝廷为了保持满族血 统的纯正既不许汉人参加连他们的子女 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就因为林黛玉没 有资格参加自然也就不存在选秀的问题 了。
薛宝钗的外貌与性格
• 在第八回是这样记录她的长相的:唇不点而红, 眉不化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在第四回也 有一句:生的 肌骨莹润。在二十八回中宝玉曾经 羡慕的发呆。
选秀女的标准以及制度:
• 第一就是满族八旗范围内 • 第二就是蒙古八旗之中 • 第三种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 ,
这就包括了薛家 •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年龄,十四---十六岁
报名达部。也许你会问薛宝钗够不够年龄了? 这个也是可以知道的,当时薛宝钗已经十四了。 在二十五回中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魇了之后,通 过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拿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持 诵,说到:青梗峰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 大家都知道宝玉是衔玉而生的,所以宝玉也就 是十三岁了;然而宝玉叫薛宝钗叫宝姐姐,叫 林黛玉叫林妹妹,所以她是有资格参加的。

元春的证据
• 元春在二十八回已经是贤德妃了,并且打发 夏太监出来,打平安蘸还有端午接的节礼也赏 了而且还是元妃賜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元春虽 然不能干涉内政,可是关于宝钗是否选上秀女 她还是可以打探出来的。她已经知道宝钗落选 了,并且给予宝钗暗示你的“金玉姻缘”中的 玉是皇上不可能了,宝玉也带着玉,那就宝玉 吧。
选秀的事情
• 在第四回就写到薛蟠在金陵(即现在 南京)惹了官司,也许有人就说了他畏 罪潜逃了逃到北京。其实不然,书中这 样写道:人命官司一事,他却视为儿戏, 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 小注: 脂砚斋在此批“是极!人谓薛蟠 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其实他根本 没把官司当成事,那么他来京的目的又 是什么呢?
• 在二十八回中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 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 平安蘸,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 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但是在二十九回贾 母却改为“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他改变了目的了, 最后连人员都变成以贾母为头的女眷行为。
元妃安排这次打蘸活动的初衷是 什么呢?为什么要安排三天?
薛宝钗有没有参加选秀女?
• 答案是肯定的,她不光参加了而且落选 了。我们可以了解到选秀,要严格审查 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势比登 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
• 首先她是有资格的,所以她是不可能 逃避的。选秀女制度从明朝到清朝是有 所改变的。朝廷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 正,选秀女的标准在第四回有介绍。她 是世代的满族中的包衣世家(所谓包衣 就是以前在满族手下做奴隶,后来经过 战争一些方面被封了大官)
薛宝钗落选了
• 我们在二十九回至三十回元宵节前后薛宝钗的变化可以知道。 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的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哥 哥的生日但是她却没有陪哥哥看戏,宝玉问他:姐姐怎么不去看 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处,热得很。宝玉只得又搭讪笑 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以前的举止娴 雅以及一贯对于宝玉的好脾气在此处却没了,不由大怒,便冷笑 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杨 国忠的!这时候靛儿和宝钗笑道:定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 赏我吧。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 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通过这两件事 情,这就应证了第三十回的标题“宝钗借扇机带双关”
• 通过了解清史,废太子胤礽的生日为 五月初三。书中讲道贵妃让五月初一至 初三打三天平安醮,作者在此故意透露 胤礽生辰,目的是想透露出谁来打平安 醮。因为,只有胤礽的亲人才会为其打 平安醮。
• 同时也是希望死去的人不要扰乱人世间 的事情,希望死去的人在那里幸福。
贾母的地位与权力
• 在贾府中,贾母的家庭政治方面水平一流。首先关于那次元春 打蘸活动,贾母去改成了“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他改变了元春 的目的,我们通过了解知道初三是重点,可是那天贾母却没有去。 他始终相信只有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婚贾府的控制权力还在自己 信得过的人手上。家政是过继来的,而宝玉是贾政的儿子。他们 的结合都还在他信得过的人手上: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宝玉,一 个是嫡亲的外孙女,关于他们的子女不会出现是否优生的问题。
• 他不光看出来王夫人与薛姨妈在温顺的表面下隐藏着祸根就是 想控制贾府的权力,所以在文本中“因笑道” (他们微笑战斗) 出现频率之高。在清虚观打蘸前夕王夫人告假,在当时社会媳妇 伺候婆婆是绝对不能推卸的。例如秦可卿在病重的时候仍然每天 去贾珍、尤氏那,尤其晨昏定省。我们都曾记得王夫人一开始在 贾母面前是百依百顺的,但是在如此重要 的事情上面,王夫人居 然不去。“贾母又打发任去请了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 了他们姊妹去。王夫人因一则身体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 来。”贾母已经通知他们去,可是最后王夫人还是没去。再后来 贾母与张道人的的一番话其实就是说给薛姨妈听得,就是想薛姨 妈回去告诉王夫人,表明了关于宝玉的婚姻谁也别插手。包括元 妃也不可以,除非皇上下旨。在元妃暗示“金玉姻缘”问题上面, 贾母装作不知。
贾府的决定权在谁?
• 在荣国府中贾政是贾宝玉的家长,可是在家庭事物他 委托王夫人,王夫人因为没有能力管理找到了贾琏, 贾琏的实际权力在王熙凤手中。王熙凤大事最终权还 是在贾母手上。在三十五回中写道:宝钗一旁笑道 “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这么巧, 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薛宝钗深刻明白到自己的 婚姻权利掌握在贾母手中。
薛宝钗
• 以下的内容只是个 人看法
• 说到她我们先简单 的介绍一下她的家世, 出生地位以及一些问 题。
薛宝钗的家世
• 薛宝钗金陵人氏,本是书香既世之家也 就是说后来不是了。因为薛蟠幼年丧父, 寡母又怜独根孤种,对他(薛蟠)溺爱, 遂至老大无成,因家中有百万之富,故 只做个皇商。
• 薛宝钗之母薛王氏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 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即后来 的王夫人也就是贾宝玉之母),是一母 所生的姊妹。所以,薛宝钗与贾母是外 孙女的关系。
什么是皇商以及在当时社会的地位
所谓皇商就是专为宫廷采办购置各种用 品东西的人。《熙朝纪政‘买办》: “我朝无均输和买之政,凡官府所需, 一出时价办。”民间把这种给皇室“买 办”的人称为“皇商”。皇商在当时社 会十分低下,商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 劳而获的行业,商人虽富却没有任何地 位,排在所有行业之后。在金陵十二钗 的出身中,宝钗出身最低。
关于书香世家也是过去时了
• 在书里是通过贾雨村审判薛蟠打死人一事, 后面小沙弥拿出“护官府”来告诉我们介绍薛 家的情况:
丰年好大雪,【脂砚斋批“隐‘薛’字”】
珍珠如土金如铁。
• 小注: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tang) 行商,共八房分。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为撰 拟诰敕之专官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唐开元年 间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帑倘 :国库所藏之钱 财。但是薛蟠的情况我们也看见了,所以他不 可能做官了,也就后来只做个皇商。
宝钗的出身是十二钗中最低的
贾家的姑娘、王熙凤、史湘云等出生 于王公之家,黛玉的祖上也曾袭过列侯, 其父林如海也是科举出身,既是钟鼎之 家也是书香之家。秦可卿的父亲是营缮 部,是建筑部的官员,李纨的父亲是国 子监祭酒,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官。妙 玉的出身虽未明说,但从其生活习惯以 及所用茶器来看,自然是贵不可言。 (曾有人说妙玉是皇室的人为了躲避什 么来到此,在此处我们暂且不去研究她 们。)
薛蟠来京的目的有:
• 送妹待选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 嫔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 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小注:赞善在当时专为指太子府的一种官名。 我们能够理解这么有钱家的千金送到宫里面肯定
不是单纯的为了服侍别人,而是为了选妃。在第八回 中薛宝钗说了“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方可结 为婚姻”。在此处她怪莺儿多嘴,因为从一开始她不 认为有玉的是贾宝玉,很有可能是皇上或者王爷。我 们不要忘了从皇上到王子都有玉的,皇上有更大的玉, 而且还是玉玺来。在十七十八回中,薛宝钗曾经说 过:“谁是你姐姐,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说明 她是以元春为榜样,自己也想穿黄袍,所以她不心里 刚开始不承认她的终身依靠就是贾宝玉。 • 望亲 • 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
• 在性格方面第四回写到:举止娴雅。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另一个 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 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 “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 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 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 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 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 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 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 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 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 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 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 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 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就连小丫头们, 也多和她亲近。 ”
• 文本中的越发二字从何解?只能说明首先她落选了,其次对于 元春所赐的东西的暗语贾母却视而不见,所以就有了宝钗在端午 前后的变化之说了。
• 至于羞笼:她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戴上吧心里又不舒服, 所以半遮半掩的戴着。至于红麝串宝玉也有,可是袭人给他说的 时候,他连看都不看,更别提戴了,他只问林妹妹所得的是什么, 要把自己所得的送给林妹妹去挑。
薛宝钗的知识
• 在知识方面:读书识字高过十倍于其兄(薛蟠)。她 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 都有广泛的涉猎,其造诣之深,杂学旁收的宝玉、刁钻 古怪的湘云,都佩服他知道的如此多。在探春画大观园 的时候,她时常给予建议和指导。宝钗道:“我有一句 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 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 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 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 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 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 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 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 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 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 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了”(第四十二回) 宝 钗讲的关于工笔画的要求,布局的构思,以至画具、色 料、用纸的开列,都是源自薛宝钗绘画方面的学问,用 的是谁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融合在生活的体验里,显得 贴切自然,令人信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