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基础(1)

环境监测基础(1)

• 分类 按监测介质: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
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 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按监测目的: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原则 • 优先污染物: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
的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 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 品。
• 目的: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 门提供执法依据。
(5)改革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目的: (1)对污染物及其浓度(强度)作时空追踪,
掌握其来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和对 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做 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掌握其变化规律。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反映、连续性好、说服 力强;价格低廉,无需昂贵的仪器。但无法 像理化监测那样迅速作出反应,难以定量分 析。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二节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测定方法的原则: • 标准化:测定方法用标准方法,仪器用规定
的型号。 • 专用化:选用专用仪器测定污染因子。 • 自动连续测定:尽量采用连续测定装置
环境监测基础(1)
复习思考题
2.环境监测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 按监测目的分有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 监视性监测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监视面广 ;特定目的监测不定期、不定点,主要服务于 某些特定目的和污染事故;研究性监测属于高 层次高水平技术复杂的监测;工程性监测要按 特定工程环境和特定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概述
• 环境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和外部 质量控制
• 内部:分析空白试样;制作标准曲线;仪器 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样样分析及 密码样分析;编制分析质量控制图。
• 外部:实验室质量考核;误差测试;标准溶 液比对。
环境监测基础(1)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要求
• 代表性:取得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真实情 况的样品。
• 完整性:监测过程中整体设计方案、实施、数 据等每一细节都保证完整。
• 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
式相同下,实验室之间同一样品监测结果可比
;同一实验室同一样品可比;相同项目历年同
•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管理的目标,污染排放标 准最终是服务于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基础标准 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方法和样品标准 给其它标准的度量和确定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二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 第四节 监测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
• 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保证任务和计划; 确定监测指标和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分析 测量系统;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 的定制和分析方法。
• 内容:采样、样品现场处理、运输和贮存、
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试剂要求、器皿选
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
同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记录计
算和修约等。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三节 环境标准
• 概念: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和 维持生态平衡,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 量,对污染源
环境标准分类
• 五类: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 环境方法和样品标准
• 三级:国家级、地方级和行业级标准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三节 环境标准
制订原则 • 科学性、先进性 • 政策性和社会性 • 差异性 • 与国际标准接轨
环境监测基础(1)
复习思考题
3.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 •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
据处理技术等。 • 其中测试技术可分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
法和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基础(1)
复习思考题
4.环境标准体系有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 分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环境 方法和样品标准。
环境监测基础(1)
第四节 常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科技标准司 环境保护标准 /hjbhbz/index.htm、、
环境监测基础(1)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 掌握污染物的行为特征,对环境污染做出预测预防。 • 为制订和修订环境标准、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 通过准确可靠的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依据。 • 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概述
•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通过系统的科学有效手 段,使不同的监测人员有相同的技术依据和 保证程序,保证环境监测中的分析误差降到 最低。
• 意义:降低分析误差,节约人力物力,使不 同实验室所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是保证监 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概述
环境监测基础(1)
2020/11/23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第二节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 第三节 环境标准 • 第四节 常用标准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监测:监视、监控、测定 • 概念: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 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以取得反 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种数据。
期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比。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二节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 测定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生 物监测技术。
• 化学分析法:准确度高、分析成本低、仪器 简单易维护;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 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 度快;相对误差大,分析成本高,仪器贵维 护难。
环境监测基础(1)
第二节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