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砂土液化评价
小区划场地内河漫滩、Ⅰ级阶地地质时代为全新世。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结果,场地仅有钻孔ZK21揭示有粉土与粗砂层,粉土埋深在1.3~3.2m ,粗砂埋深在3.2—4.0m 。
按照当地水文资料,荥河历史最高水位为751m ,相应地下水位埋深为2.15m ,部分粉土及全部粗砂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图8.2.1-2)。
8.2.1.1 场地砂土液化判别分析方法
本次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饱和粉土及砂土进行液化评价。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土: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0.005m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9度分别不小于10、13、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根据《颗粒分析成果表》,场地内分布的粉土、粗砂,粘粒含量(粒径小0.005mm 的颗粒)百分率为3~9.97%,在7度、8度设防烈度下,初步判定为液化土。
(2)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计算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对场地内的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在地面下20m 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
0ln 0.6 1.50.1w cr s N N d d β=+-⎡⎤⎣⎦N cr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β:调整系数,设计地震第一组取0.80,第二组取0.95,第三组取1.05; N 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设计地震加速度0.10g 时,N 0取7,
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 时,N 0取12); d 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 d w :地下水位(m );
ρc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①50年超越概率10%情况下,钻孔内饱和粉土、粗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计算见下表(表8.2-1):
表8.2-1 场地勘察钻孔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及粉土液化判别(50年超越概率10%)
②50年超越概率2%情况下,钻孔内饱和粉土、粗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计算见下表(表8.2-2):
(3)液化指数计算及液化等级评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3.5 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液化指数按下式计算:
i w i d cri
N i
N n i lE I )1(1-∑== I lE :液化指数;
n :在判别深度范围内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 Ni 、Ncri :分别为i 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 di :i 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 );
wi :i 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
本次勘察钻孔内液化饱和细砂的液化指数及液化等级评定见表(表8.2-1、表8.2-2):
8.2.1.2液化判别结果
场区内位于河漫滩地带及I 级阶地地质时代为全新世,钻孔内的粉土、粗砂,粘粒含量为3%,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判定如下:
在Ⅶ度及Ⅷ度地震力作用下,钻孔内粉土、粗砂液化指数分别为4和5,均轻微液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