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探究植物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及教学质量[摘要]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

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

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关键字:探究、学生实验、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着的特征,也是生物教师最常用、最擅长的手段。

但是,在实践中“实验”与“探究”的结合并不象预想的那样顺畅。

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是在吸收已往实验教学改革中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有效、完整、开放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回归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证意识、思维品质、质疑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实验教学是指在使用实验仪器情景下的一种教学形态。

高中生物实验与其他理科实验一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但这种对实验和实验教学的认识,在本质上将它放在了知识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教学的目标只是追求一个预设的结论。

虽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技能、方法和探究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但这些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科学探究的提出给实验和实验教学以全新的视角。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动态的部分”[1]。

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反映生物科学的“完整画面”,应该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

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

生物实验作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科学探究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强化学生实证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作用,倡导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打破原有学科的封闭性和课程选择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实质上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如何在一般实验中体现探究的思想美国学者施瓦布曾经把科学实验活动分成三个层次, [2]根据实际还可以加上一个层次,即将问题、方法步骤及答案均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按此步骤去做实验,验证已知的结果,可称之为零层次(见表1)。

探究也是分层次的,一些学者根据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探究程度的不同,将探究性实验划分了不同的层次(见表2)。

[3]至此,可以清楚地表明,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基本上属于0水平探究,也就是没有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随着有关实验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做结论等几个方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增加,探究的深度也不断增加,直至开放式的研究。

由此可见,随着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理念,实验和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众所周知,学科教学在知识的量上有明确的任务,探究性学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一些老师之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倾向于低水平的探究,一方面是观念的问题,视课堂的“乱”为洪水猛兽,怕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技能的问题,试问,从小到大,我们有多少教师有过探究性学习的经历?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已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高层次、开放性探究实验活动是十分有限的。

学生在更多的时候需要从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探究实验活动中学习各种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技能。

因此,如何在一般实验中体现探究的思想是教师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探究教学的必由之路。

那么,怎样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呢?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

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从实际上考虑,让学生探究的必须是个难度不高而且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才能安心放手让学生探究,而且实验容要能与上课容直接相关,并且适合学生的程度,又不需额外增加太多教学时间,如此老师才易于安排和融入原来的教学进度中。

所以从现有的实验项目中挑选一些单元,改变原有实验教学方式再加一些巧思即可达到目的。

三、基于探究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设计案例“酶的催化效率—过氧化氢分解”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容,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认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按照过去的方式,为了体现探究,教师通常把演示实验改变成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在两支编号为1号和2号的试管中分别注入3mL2%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1号试管中加入鸡肝匀浆或马铃薯匀浆少许,在2号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少许,作为催化剂,轻轻振荡试管,观察两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多少和快慢来比较反应的速率,推理出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效率的高低,从而得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这样的实验活动,场面热闹,学生不定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动手做实验,实验的成功率也很高。

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把鸡肝匀浆和二氧化锰分别加入到盛有3mL2%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使之产生一种预定的变化。

这样做,看似在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仅仅从过氧化氢酶和二氧化锰2个催化反应实验的比较,并不能推理出生物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显然,学生思维加工的投入量不够充足。

针对上述情况的改进课,如果我们对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实验探究的水平就会明显提高。

(一)提出问题经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和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很多地方都需要催化剂,比如说:汽车尾气排放催化装置、工业制硫酸、合成氨、酶催化生物大分子等。

并且在课堂上也已经学习了使用催化剂的几个化学反应,如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双氧水催化分解等。

在理解元素周期律以后,还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催化剂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生大多能提出如下问题:催化剂与化学反应是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催化剂是如何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是什么?这种超学科的知识整合,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二)猜想与假设首先要总结问题,经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催化剂与化学反应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可能不一样。

(三)实验准备1.知识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铝、鸡肝、马铃薯等的相关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和催化剂相关的知识。

2.器材准备。

试管,卫生香,火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铝,鸡肝匀浆(新鲜的和不新鲜的各一份),马铃薯匀浆(生的和熟的各一份)等。

(四)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过程如表3所示。

(五)实验结论1.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铝,鸡肝匀浆,马铃薯匀浆,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新鲜的鸡肝匀浆和生的马铃薯匀浆,催化效率大大高于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铝的催化效率。

3.不新鲜的鸡肝匀浆、熟的马铃薯匀浆之所以催化效率降低,有可能是采购回来的肝脏不新鲜,或是制成的肝脏研磨液使用和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熟的马铃薯匀浆可能是高温导致过氧化氢酶失活,说明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很多。

基于探究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是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目标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改进行动,它的亮点是挖掘课本实验的涵、拓展课堂实验的功能、提升实验教学的品质,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 新课程理念,对于推进“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S].:人民教育,2003:28.[2] 恩山.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1):27-29.[3] 方红峰.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0):6.佳作论文网:提高植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日期:2012-1-9 作者:无忧论文网编辑:huangt 点击次数:91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7论文字数:3435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佳作论文网:提高植物学实验实习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摘要:本文根据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更新实验容、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分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植物学实验实习课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旨在提高植物学实验实习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宽口径、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现实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操作的现象,这与21世纪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相适应。

实验实习课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现在的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作为大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植物学课程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植物学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实践性亦强,如何更新实验实习教学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精神,以适应植物学科的发展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环境实验室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水平的重要手段,切实抓好实验设备建设工作,是搞好实验教学的物质保证。

在建设中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特别注意科学地把握制定仪器设备的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投资效益,使植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已建立了植物标本室和植物显微镜室2个实验室。

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特别是学生直接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和体现显微镜,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