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报告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海椿学号:0905054236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
——转速特性
指导教师:王建萍职称: 工程师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海椿学号:0905054236 课程设计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转速特性
起迄日期:12 月31日~01月06日
课程设计地点:校
指导教师:王建萍
系主任:王忠庆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12月3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理阐述
感应电动机是一类重要的交流电机。

它在正常电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定子对转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使转子获得进行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流和转矩。

众所周知,交流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来讲,感应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给它进行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不保持同步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感应电动机又常常被称作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机是重要的异步电动机。

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转子的转速接近于电机同步转速n 1。

随着负载的增大,必须输出较大的转矩以维持电机的稳定运行,这样,就会使转子转速度略有降低。

经试验测试和分析后,可以得出输出功率2P 的增大与转子的转速n 的降低近似为线性关系)(2f n P =。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又称同步转速) n 1为: p
f 60n 1=r/min f —三相交流电的频率;
P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极对数。

磁场转速n 1和转子速度n 之差与n 1的比值称为转差率S :
%100n n -n s 00⨯= 异步电动机启动时n=0,s=1;n=n 0时,s=0;
额定工况下一般s=1.5~6%
转子角速度Ώ为:
s /rad 60n 2π=Ω
电动机转矩T 为: ])()[(f 2r p 32'212'211'221
x x s r r s U T +++=π
转子端电磁功率m P 为: Ω⨯=T P m
转子端电磁功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为:
):(:s -112m =P P
所以输出功率2P 为:
Ω=
T P )(s -12 由以上式子可以得输出功率2P 与转速n 的关系)(2f n P =。

选定参数为额定电压U1=380V ,定子△连接,定子电阻R1=1.375Ω,漏抗X1=2.43Ω,转子电阻R2=1.047Ω,漏抗X2=4.4Ω,设额定负载时,有转差率s=0.028。

计算得额定转速N n =1458r/min;
输出功率2P =10027W
二、程序
n 与2P 的关系:
clear
U1=220*sqrt(3); %输入电机参数
Nphase=3;
P=2; %极对数为2
fN=50; %交流电频率
R1=1.375; %定子端电阻
X1=2.43; %定子漏抗
R2=1.047; %转子电阻
X2=4.4; %转子漏抗
Xm=8.34; %励磁漏抗
omegas=2*pi*fN; %计算电机同步速度
n1=60*fN/P;
for N=1:10000 % 转差率计算
s=N/10000;
T=(Nphase*P*U1^2*R2/s)/(omegas*[(R1+R2/s)^2+(X1+X2)^2]); %转矩计算n=(1-s)*n1; % 转速计算
Pm=(T*2*pi*n)/60; %转子端功率计算
P2=(1-s)*Pm; %输出功率计算
plot(P2,n) % 绘图
hold on
end
title('交流电机转速特性')
xlabel('P2/W')
ylabel('n(r/min)')
三、仿真结果
仿真所得图:
P的关系图
n与
2
n和T的关系:
将n与2P的关系程序中
plot(P2,n) % 绘图
hold on
end
title('交流电机转速特性')
xlabel('P2/W')
ylabel('n(r/min)')
改成
plot(T,n) % 绘图
hold on
end
title('交流电机转速特性')
xlabel('T/N.m')
ylabel('n(r/min)')
仿真所得图:
n与T的关系图
T和
P关系
2
将n与2P的关系程序中
plot(P2,n) % 绘图
hold on
end
title('交流电机转速特性')
xlabel('P2/W')
ylabel('n(r/min)')
改成
plot(T,P2) % 绘图
hold on
end
title('交流电机转速特性')
xlabel('T/N.m')
ylabel('P2/W')
所得仿真图:
P2和T的关系图
分析:
1.由n与2P的关系图可知,当转速n为1458r/min时,输出功率2P为10020W,这与计算值10027W很接近,证明所得特性图是正确的。

2.由n与2P的关系图可知,n从1500r/min降低到1337/min区间中,输出
功率P2近似线性增大,这与课本结论“输出功率P2的增大与转子转速n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关系”相符合。

3.n从1337r/min降低到0区间中,从n和T关系途中可知,转矩T从166.1N.m 降低到0,从P2和T的关系图中可知,此时输出功率P2从最大值降低到0,这与n与P2的关系图中P递减相符合。

四、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1.刚拿到课程设计题目时,打算用SIMULINK连图做仿真,连好图后发现仿真中没有输出功率这一结果,遂决定用M文件做程序仿真。

2.编写程序时不能确定转速特性是转速和哪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联想到直流电机的转速特性是转速和转矩的关系,套用过来便得到转速n和转矩T的关系图,后来发现课本上转速特性是转速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将n和T的关系程序改动便得到n和P2的关系,n和P2的关系图验证了“输出功率P2的增大与转子转速n 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图中递减部分是书中没有提到的,于是建立了转矩T和输出功率P2之间的关系,从转矩T和输出功率P2关系图解释了n和P2关系图中递减部分。

五、实验心得
本次电拖课程设计我的研究对象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转速特性,对此我结合课本知识与网上搜索的资料,对其原理及实现做出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我平时没有在学习仿真软件方面下功夫,只是在实验时才偶尔使用一两次,导致实验开始时不知如何使用软件,通过问同学和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如何使用MATLAB研究我们的课程设计。

在网上搜索资料时,查出的信息往往不是自己最想要的,所以如何在复杂浩
瀚的网上资料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是一门技术,这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多总结,多学习,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快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过时的技术,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扎实的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而应当多去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扩充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