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井施工方案
1、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1场地周边环境
1.2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岸,属长江一级阶地冲积平原类型。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m之间。
根据勘察资料,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0~0. 5 耕植土
0.5~20m 粉质粘土
20~40m 强风化砂岩
2、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如下:
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观测井设计
本次拟开凿水位观测井1口。
本工程观测井具体设计如下:
观测井孔径为300mm,管径146mm,孔深40.5m,井深50m,观测井井口标高根据现场情况高于现地面0.5m。
观测井井管采用
Φ146mm无缝钢管,壁厚不小于5mm,实管长25.0m,滤管长13.0m,
沉淀管长2m。
具体见观测管井结构设计图。
滤管管眼直径为16mm,采用梅花型排列,孔隙率≥15%,外壁采用垫筋缠铅丝过滤器,井管单管长度为5m左右,下置过程中以电焊连接,焊接口打45度剖口,以增加电焊强度,井底以管底盖封闭,使之成井管工作形式。
为防止场地地下水受到上层滞水的影响,必须对井管外围上部进
行有效封闭。
见管井结构设计图。
4、观测井施工组织管理
4.1 施工组织部署
在甲方的总体部署下组织施工,服从甲方平衡协调及调度,确保总进度计划的实施。
4.2 施工协调管理
4.2.1 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①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具体施工实施方案。
②会同甲方、监理根据现场实际对设计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
③协调施工中需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其它问题。
4.2.2 与监理公司及业主的协调
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方
案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管理,在施工自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
②贯彻甲方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以此对各施工工序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③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均主动提交合格证及质保书,并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对使用材料送检。
4.3 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供水井的施工任务,我单位将其作为重点工程,按“项目法”施工要求,成立项目经理部。
4.3.1项目经理部主要部门组成及职责
4.3.2项目经理部组组织机构
项目部组织机构见下图:
5、施工平面布置及管理
5.1 总体布局
5.1.1 本工程为重点防火单位,因此材料堆场、加工场必须由甲方指定的地点进行布置。
5.1.2 在施工期间,现有进出口作为施工材料运输进入通道。
5.1.3 现场材料加工区可根据施工需要就近设置。
5.2 现场平面布置管理
根据甲方对工期要求情况,若能单个工艺顺次施工,则可逐个工艺单个安排,若出现交叉平行作业,则其布置必须合理并应统筹管理。
5.3.1 对每一工艺的施工,结合其施工特点,对材料堆场,加工、设备行进路线等应合理布置,每一工艺的施工必须考虑一下工艺施工的布置,避免相互影响,浪费人力、物力。
5.3.2 设专人对现场统一管理,合理布置、调度。
5.3.3 对施工现场重要设施,或区域设标志,避免出现事故或
其它隐患。
6、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6.1 供水井施工
6.1.1施工工序及设备选择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其施工设备采用1台ZJ-150型钻机成孔。
按设计其成孔直径Φ300mm,管径Φ146mm,成孔深度40.5m。
根据施工设备情况,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工序流程图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其主要设备配备如下表:
主要设备、机具一览表
6.2.2、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①清除现场障碍物及地下障碍物
②按设计要求,准确地将供水井位置测放至施工现场(如井位和场区配套设施相冲突时,井位可移至适当位置);
③检查设备状况,保证设备施工的正常状态。
水井施工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供水管井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JJ10-86)的有关技术规定,其供水井施工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测放供水井井位要准确,测放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
②钻机就位后,要求安装平稳,开孔圆、正、直,成井倾斜度不大于1%。
③井管安装前检查成井的圆度和深度,井身直径不小于设计值20mm,孔底沉淀物必须冲洗彻底。
④井管制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其具体要求为:底部2.0m为沉淀管,沉淀管底部用钢板进行封闭,中间25.0~38.0m为过滤管,上部为实管。
井管采用146×5.0mm无缝钢管和缠丝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为2-5mm硅质圆砾。
滤管管孔采用梅花形排列,孔眼直径为16mm,孔隙率≥15%,外壁缠直径为14#的铅丝,丝间距为2mm,单管长度为5m左右,以电焊连接
⑤井孔采用清水或泥浆成孔,以保证成井过程时不产生坍孔或流砂,若采用泥浆成井,在下管前必须对孔内泥浆进行淡化处理。
钻进过程中需对含水层的颗粒进行取样,取样时应3米取一次样并做好现
场施工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妥善保存。
⑥井管安装至设计标高后,填砾,并用粘土球封闭上层潜水,然后采用活塞洗井至水流通畅。
(投放滤料时应沿井管连续均匀填入,并测量记录其位置和数量,发现中间卡塞时应及时处理以保证填封密实)。
所投放的滤料应进行筛选,所筛选的颗粒为磨圆度较好,无其它杂物的硅质砾石。
⑦最后安装潜水电泵抽水至清水为止,同时检验出水的含砂率,按设计要求,管井出水的含砂量应小于二十万分之一(体积比)。
⑧潜水电泵采用扬程不小于26m,最大流量为10T/H,泵体最大外径不大于100mm。
6.2.3钻机施工安全措施
①钻机、钻具和吊钻头的钢丝绳,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时应有专人检查维修。
②工作平台及钻机平台上应满铺脚手板及设置栏杆、走道,并应及时清除杂物。
③凡未施工的孔口,均应加防护盖。
④钻机的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
卷绕钢丝绳时,严禁工作人员在其上跨越。
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得放完,应至少保留三圈,严禁人为钢丝绳卷绕。
⑤电动卷筒在工作中,如遇停电或停机检查保养时,应将电源关闭。
工作停止后,亦应将电源关闭,锁好开关箱。
⑥钻机钻进时,卷扬机变速器换挡应事先停车,挂上档后,方可开车。
⑦当拆钻杆为双层作业时,上下应紧密联系,防止落物伤人。
严禁用机械动力拆接钻杆。
⑧当滑移钻台平车时,应防止挤压电缆及风水管。
⑨安装水泵时人工与机械配合,需注意安全。
6.3抽水试验
观测井施工完毕后在抽水试验进行前应进行洗井,直至水清砂净,方可进行抽水试验,以确定单井水量、水位、水温及采取水样等数据。
抽水试验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认真记录相关数据,并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
6.4上部井壁封填
为防止地表水沿井壁下渗影响地下水位,地下水沿井壁管上涌流出地表,井孔上部20.0m段部位采用粘土球封填。
6.7观测井设施保护
观测井是场区地下水位监测的保证,观测井施工完毕后应修建井室,防止损坏。
7、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7.1 工期安排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其工期安排如下:1口观测井施工在7个有效工作日完成。
7.2 工期保证措施
7.2.1 组建过硬精干的项目班子和施工队伍,选派有实际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
7.2.2 严格按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并由项目经理统一各施工班组的施工进度,施工协调,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总工期的实现创造条件。
7.2.3 严格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发挥项目班子的积极性,对各班组明确责任制,充分调动项目部及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选用高素质施工人员进入该工程施工,从组织上保证工程进度的实施。
7.2.4 精心组织,强化指挥,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精心施工。
7.2.5 充分利用作业面,组织主体交叉作业,尽量缩短工艺的施工时间。
7.3 施工人员安排
安排专业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队伍进场施工。
各工序均安排有:专业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机长等。
总人员安排见下表。
第11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