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需求量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AIEST)会议提高了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程度,会议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并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杂志第21卷第1期作为旅游竞争力问题专刊出版,对众多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刊登。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一般以国家、区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旅游产业竞争力多用“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两个术语表述;国内学者一般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多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术语表述。
1、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国外经济财富积累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涉入旅游地竞争方面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 Michael E)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1。
进入80年代后,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都逐渐扩展开来,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
1)研究内容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运行系统的核心,目的地竞争力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等。
(1)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首先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影响旅游竞争的因素,后来研究内容集中于目的地形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因素。
N. Leiper(1979)2首先提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是影响一个旅游系统竞争力状况的四个关键因素。
R L Mill和A M Morrison(1985)3认为影响区域旅游系统竞争力的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多层次的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
E Canestrill(1991)4等人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上,还更要关注它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上,其中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5.6首先通过构建旅游业竞争力Calgary模型,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5个方面,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包括目的地吸引物和目的地威慑因素两方面内容,后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资源与吸引力、辅助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的政策、计划与发展、决定目的地质量和符加值的因素6个方面,其中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包括实体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关系、重大活动、事件、基础设施6方面内容。
Tanja(2000)7认为Ritchie的Calgary模型没有考虑环境质量因素,而环境质量是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且Tanaja所指的环境质量是旅游者感知到的环境质量,而非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环境质量。
Hassan Salah S(2000)8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图,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内、外2个层次,内层由旅游目的地产业因素构成,包括比较优势、需求导向、应对环境和产业结构4个因子;外层由目的地的宏观环境构成,包括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变迁和政治因素4个因子,通过内层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Enright M J(2004)9认为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与目的地旅游直接有关的要素,还包括影响旅游企业和与旅游产品生产有关的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因素,即影响旅游目的地服务提供者的要素是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此外,政府部门及其相应政策法规也是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很多学者已从政府角度对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Hjalager(2002)10指出在旅游业变革时,相应的立法者和政策的制定者要重视公共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驱动作用。
Stephen L J Smith (2003)11对拿大政府发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假想》进行了评价性的研究,指出政府的这种假想可积极地引导加拿大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并为这种假想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措施。
Nancy Gard MecGehee(2006)12等对1999年至20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政府人员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旅游业的经济重要性的态度日益积极起来,而就业、经济影响以及在本区域内如何与其他产业相互联系的是政府人员对旅游业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
(2)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受国外研究者关注的另一方面,且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很多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中都有体现。
Buhalis(2000)13认为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保证该目的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地获得回报的能力,即旅游业竞争力应包括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2000)14指出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其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种可持续性不仅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还要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更要体现在能够持续、有效地为其居民创造福利的功能上。
Hassan Salah S(2000)8认为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关键不但在于旅游目的地能够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更在于其创造并整合能维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使用的增加价值产品的能力,并据此观点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图。
Fernando与Daniel(2004)15认为要实现旅游业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必须要关注环境的承载力问题,更要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知觉等大量的因素综合考量。
(3)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采用何种策略提升旅游产业或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Ahmed Z(1990)16针对美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自1982年以来出现的下降趋势,探讨了政府应当采取何种政策措施以提高其旅游产业竞争力。
Hamal G(1994)17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战略性的措施,以提升丹麦旅游业持续竞争力。
J Tribe(1997)18指出旅游业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有特定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群体,因此应针对这种差异特征采取不同的旅游产品竞争战略以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Muhammad A Sadi与Fank L Bartel(1999)19认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发展旅游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
Robert Covers(2000)20等则指出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和基于价格的促销是一个有效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战略。
Leif E Hem和Nina M Iverson(2004)21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Melphon Mayaka(2007)22等人指出通过配套的旅游教育和训练机构培养出出色、有活力的人力资源可极大地提高旅游业质量,也是提升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点的逐日显露,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国外学者认识到产业集群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Huybers与Benett(2003)23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资源共享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而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区域特征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Marina Novelli(2006)24认为网状系统、集群有助于竞争力的分析,通过研究成功的英国产业集群的运作经验,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与旅游业多方利益者相关的复杂的过程,并要归因于经济关联的本性。
2)研究方法国外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法也较多样化,在成熟的定性研究基础上并引入了大量的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测量与比较,并构建了相应模型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而且结合相关理论对具体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1)定量研究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测量与比较国外学者采用了如因子比较、方差分析、尺度分析和图形分析等多种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与比较。
Haahti A J(1986)25通过指标的选择测量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以芬兰为例,确定了其旅游竞争地位。
Pearce D G(1997)26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比较,并总结了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当时所具有的旅游竞争优势。
Metin K和Mike R(1999)27认为旅游业竞争力可以用旅游目的地定量的业绩指标和相对定性指标测量,即可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硬指标(Hard Data)和软指标(Soft Data)测量,且软指标从不同程度上驱动着定量指标的变化。
Qu H L与Li L(2000)28等人使用方差分析法(ANOV A),以新加坡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对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
Dwyer L(2000)29等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成本针对汇率变化的相应调整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国际市场的重要经济因素,进而据此构造了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体系,并以澳大利亚作为基础国家,对国际上4个国家19个旅游目的地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测量比较。
Enright M J(2004)9在对香港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时,运用了重要性业绩分析方法IPA(Important Performance Analysis)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方法在国外是案例分析时常用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首发《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30,公布了对全球124个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的综合评价的结果,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分别位于综合排名的第6位和第71位;此评价系统从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业商业环境及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3个方面采用了13个主要指标58个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