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要求及服务内容

技术要求及服务内容

第二部分技术要求及服务内容一、BIM技术应用总体要求及工作内容1、BIM技术服务总体要求本次BIM技术应用涉及到本项目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应用,主要目的是通过BIM 应用,以设计优化、提高方案实施的合理性、有效把控项目实施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为目标。

具体而言: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和效率,解决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建造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减少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提升运营维护的效率和建筑信息的准确性,方便招标方物业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本次BIM技术应用的总体要求是:(1)编制BIM总体实施框架和实施方案,提供本项目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2)贯彻落实招标文件中要求的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包括BIM模型标准、BIM成果交付标准等;(3)配合招标方管理、协调各阶段各参与方的BIM工作;(4)提供BIM现场培训及技术支持服务,根据需要还须提供现场技术支持服务。

2、本项目BIM技术应用及服务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1.基础准备阶段BIM服务2.施工图设计阶段BIM模型和管理服务3.施工配合阶段BIM管理服务4.精装修阶段BIM模型和管理服务5.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服务6.驻场服务2.1.基础准备阶段BIM服务2.1.1制定BIM服务实施计划,制定BIM实施计划,包括建模标准、组织与人员架构、流程、交付成果、重要时间节点、BIM沟通协调方式等方面,作为项目BIM交付及应用的指导文件,确保项目BIM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2.1.2制定BIM咨询实施标准,明确建模标准、模型管理标准、BIM实施流程成果交付标准、BIM实施资源标准等相关BIM实施准备工作;2.1.3搭建项目管理平台,对项目的BIM应用进行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图纸信息交互平台,与BIM平台搭建进行统一考虑,来协助各总包方、分包方等项目参与角色,包括管理BIM模型、文档及图纸。

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交付、审核及储存。

2.1.4明确项目BIM服务团队人员构架,及相关人员职责划分。

2.1.5为招标方及相关人员提供基本培训课程,使其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用法,具有看模型、从模型中提取基本数据的能力,并提供纸质教材及视频教程,为招标方提供平台操作培训。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BIM模型和管理服务2.2.1 各专业BIM建模: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CAD 格式),完成建筑、结构、装修、机电、管网、幕墙、室外总图(市政和景观)等各专业 BIM 建模,结构中涉及装配式构件选用3号楼一个标准层建模,根据BIM模型提供局部或整体的管综二维图纸(平面、立面、剖面)和三维模型。

为三维可视化交流及后续 BIM 服务提供模型基础。

2.2.2 各专业图纸一致性核查:指运用 BIM 模型的直观性检查各个专业间图纸的匹配性问题,诸如各专业图纸中存在的管井、留洞、边界的匹配性问题。

2.2.3 面积明细表统计:通过BIM技术对所实施工程建筑各项功能单位实际面积的测算,提供相应的面积数据,面积计算规则按规划部门标准执行,同时结合规划验收对面积的实测工作数据可以进行复核,降低相关数据不符对竣工验收造成的影响;建成后能方便、快捷地为招标方提供数据支持。

2.2.4 碰撞检查及三维管线综合优化:包含建筑与结构、幕墙与结构、机电与装修、机电与建筑、机电与结构、机电专业内等的碰撞检查,解决管线与主体结构碰撞、管线与管线之间的碰撞、暖通专业与电气专业碰撞等。

确保管线综合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将管线进行合理排列,解决碰撞问题,保证净高要求;通过使用综合支架,减少分专业支架的成本问题;通过定位管线位置和支架位置,简化施工步骤等。

根据输出的结果核对具体图纸,分析碰撞问题,编制碰撞报告,并提供碰撞漫游动画,对招标方、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问题交底。

从可建性及施工的角度考量设计质量,针对不合理的问题向设计方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并记录追踪设计问题的处理状态。

2.2.5 净空优化分析:依据模型及招标方对各区域的净空要求,分析可能达不到要求的区域。

基于各专业模型,优化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并给出最优的净空高度,提前帮助招标方分析哪些区域可能存在不满足净空要求。

2.2.6 对地下室停车位及行车路线进行分析,优化车位净高及合理的地下车位排布,分析行车路线,满足通行车辆净高要求。

2.2.7室外总图(市政和景观):建立市政管线模型,根据施工图及各参与方的深化图纸完成室外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及优化,并与景观施工图的树木、廊架、水景、小品基础等部件进行碰撞检查,提供合理解决方案。

2.2.8 虚拟仿真漫游(结合VR技术):通过对项目整体制作虚拟仿真漫游(结合VR 技术),并制定相应路线的漫游视频等,使招标方提前体验内外实景化,提高客户体验度,实现“所看所得”的视觉效果。

精度以及清晰度必须达到招标人要求。

虚拟漫游仿真成果:2.2.9 对基于BIM模型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提交相关报告给招标方。

2.2.10组织设计协调会,解决项目进展相关问题,并基于 BIM 协同管理平台,做好会议记录管理。

并在BIM协调会议上进行BIM模型的展示,参与解决方案的讨论。

2.2.11 BIM模型更新与维护:依据已签认的设计变更、现场指令单、洽商类文件和图纸,对施工图模型进行同步更新。

2.3 施工配合阶段BIM管理服务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配合招标单位提供如下的BIM技术应用及管理服务:2.3.1制定施工阶段BIM实施大纲,包括但不限于施工阶段BIM深化标准,BIM工作流程,BIM责任划分表;2.3.2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招标方及相关供应商BIM工作成果汇报会;2.3.3向施工总包及专业施工分包单位,做BIM技术交底,将设计阶段BIM数据完整传递到施工阶段;在总包及专业分包单位配合下进行BIM模型深化:总包方对装配式深化设计图纸及有关模型完成后提交中标单位,中标单位需在此基础上对单楼层(标准层)进行建模及施工模拟;对于幕墙深化设计图纸,由总包方完成后提交相关设计资料(CAD格式)给中标单位,中标单位在此基础上完成主框架及预埋件建模及对外墙结构进行碰撞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生产部门将现场安装调整资料及时提交中标单位;施工完成,通过更新后的BIM模型与现场进行校核。

2.3.4协助施工单位应用BIM模型配合设备选型,待设备选型完成,根据设备尺寸,接口位置,监督施工单位更新BIM机房深化模型;对设备房机电设备布置与维护及更新安装之间的协调(包括设备安装BIM模型)2.3.5协助招标方通过BIM模型定期召开现场专业协调会,在协调会之前,监督各专业单位提交最新模型,由中标方进行整合;并做基于BIM会议纪要;2.3.6协助招标方对于施工单位提供的设计变更进行审核。

2.3.7 协助施工单位应用BIM技术进行复杂施工节点(幕墙施工模拟、管线安装工序模拟、排砖方案模拟、网架结构施工模拟、重要机房施工模拟、PC施工模拟等重要部位施工模拟)及施工工序的可视化展示。

2.3.8 指导施工单位施工工艺模拟及方案论证;2.3.9 指导施工单位应用BIM模型数据提供施工区域各阶段平面布置可视化分析;2.3.10 指导施工单位应用BIM模型数据对大型预制构件吊装空间、运输空间、包含起重机(吊车)作业空间、工艺模拟,安装的运输碰撞检查;2.3.11 督促并复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相关数据,依据竣工资料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保证模型与竣工图、实物一致。

2.3.12 将相关设备信息及后期运维所需信息录入到模型构件中,保证后期BIM在运维方向的研发和使用。

2.3.13 总包提交项目实时数据,中标单位在此基础上按月提供基于BIM模型的实际进度与模拟进度对比信息;2.4 精装修阶段BIM模型和管理服务对于1#、2#、3#楼及裙房的所有公共区域及3#楼15~18层集团总部办公场所及有关功能房(如会议室、内部餐厅、健身房等)提供精装修的BIM技术应用及管理服务:2.4.1 精装修模型应包括房间的地面、墙面、天花、隔断的装饰材料及做法,(地面材料的种类、地面拼花、不同材料接口处的收口做法、地面与墙面踢脚的收口做法;墙面显示所有消火栓、排烟口、正压送风口、结构墙体厚度;装饰完成面厚度;墙面与天花交接做法;柱子做法及与地面、天花交接处的做法;墙面装饰造型、栏杆、台阶和踢脚。

2.4.2 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及其他装饰用材以及特殊做法;2.4.3 需要表达卫生洁具、水池、台、柜等固定建筑设备和家具。

2.4.4 需要表达标识标牌在精装区位置、安装做法。

2.4.5 需要表达幕墙与装修交接处的做法、收口做法、幕墙龙骨、玻璃与分户墙、与楼板的封修。

门斗处幕墙与装修的关系。

2.4.6 需要表达结构与装修交接处的做法。

结构梁的位置、分户墙与梁的关系、二次墙与装修的关系、结构与流动的位置。

2.4.7 需要表达装修与机电管线的的关系(配合机电标高、模拟机电点位)2.4.8 基于精装修BIM模型以及机电深化模型,进行精装修方案及机电末端的协调,包括以下内容:墙面、柱面上的灯饰、强电插座、弱电接口、电源开关、通讯插座、空调控制器、消防控制按钮、安全出口指示等机电末端位置。

天花配合所有机电管线天花上的灯、空调风口、消防、喷淋等机电的点位及检修口的位置及大小。

2.5 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服务2.5.1 智能监控:公共安全管理的规划,不仅可以单画面或多画面的方式进行浏览,通过多种条件查询,如时间、区域等对图像进行查询,并可以根据直观三维平台对前端摄像机进行定位、控制、并可将视频画面与三维实体进行对接。

2.5.2 智慧停车:基于园区的智能停车系统,可以实现可视化停车管理,针对性的进行车位流量分析、车位调度、车辆统计分析、停车位使用情况统计等内容。

提升停车系统管理能力,直观监测停车系统各项功能。

2.6 驻场服务:2.6.1 指派2名驻场BIM工程师提供至少100个工作日的现场服务,具体时间根据工程需要,从接到招标方书面通知驻场之日起,现场人员参加必要的工程例会,提供模型操作、动画演示和现场踏勘等工作。

招标方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

2.6.2 指导深化设计方进行管线综合,辅助现场交底。

2.6.3 指导和培训招标方的BIM工程师,使其能够在施工和运营阶段使用乙方提供的最终的BIM成果。

2.6.4 培训次数至少提供3次以上,每次至少5天,原则上保证学习人员能熟练运用BIM软件,培训内容包括BIM软件操作及BIM流程等。

2.6.5 指派BIM项目经理嵌入招标方项目部管理体系,参与招标方日常设计管理工作及例会,招标方认为必要时须入驻招标方办公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