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探工作
本次物探工作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进行。
(一)、工作方法
1、大功率激电面积性测量与剖面
均选用中间梯度装置和短导线工作方式。
供电极距AB=1500m,测量极距MN=40m,观测段1000m,点距20m。
进行面积性测量时,网度100×20m,可旁测,但旁测距不得大于300m。
2、大功率激电测深
采用对称四极装置,最大供电极距AB/2=2000米。
激电测深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装置,如三极测深装置、偶极装置、五极纵轴垂向装置等。
装置参数可根据矿体埋深及规模适时调整。
3、仪器性能与技术指标
发射机:采用法国IRIS公司生产的VIP10000型电阻率和IP多道数发送系统,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
(1)输出功率:最大10kw
(2)输出电压:最大3000V,自动电压范围选择
(3)输出电流:最大20A,电流精度优于1%,稳定性0.1%
(4)操作温度:-40~+50˚ C
(5)重量轻
发射机的供电电源采用标准发电机,可输出175-270V交流电。
接收机:一台法国IRIS公司生产的Elrec6 6通道IP接收机,它的特点是高精度、高分辨率、低功耗、便携。
三台国产DJS—8(分
别编号为07026、07016、07022)型直流激电接收机。
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供电周期tc=8秒,占空比R=1,延时td=160ms,基本积分时间tp=40ms,迭加次数5次,供电电流I≥3A。
观测Ⅰ、Vp、M1、M2、M3、M4等六个参量,视电阻率ρS值按ρS=K ×Vp/I求得,式中K为装置系数,由AB和MN计算求得。
(二)、技术要求
1、施工前要对上述四台接收机进行一致性标定。
其技术指标均应符合《时间域激发极化技术规定》(DZ/T0070-93)有关规范要求。
2、导线应选用内阻小、绝缘性能好、轻便、强度高的。
供电导线电阻一般不超过10Ω/km,耐压必须高于发送机的工作电压。
导线的绝缘电阻应每公里大于2MΩ/500V。
3、供电电极拟采用60cm长的铜棒,数量一般为每极15—20根。
4、测量电极采用不极化电极,要求性能稳定,内阻应小于2KΩ。
5、接收机操作员与测站用对讲机保持联系,电流变化时要及时记录、储存。
本次工作观测精度按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B级精度要求,即:视极化率总均方相对误差(当ηs>3%时)M≤7%,总均方误差(当ηs≤3%时)L≤0.21;视电阻率总均方相对误差:有位差M≤12%,无位差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