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2m/(m-n)B.32n/(m-n)C.32n/(3n-2m)D.32n/(3m-2n)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5.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xB.1-2xC.1-xD.无法计算6.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7.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A.+6 B.+4 C.+2 D.+1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0.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C.氯化钠的形成D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11.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A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 .镁在空气中加热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2.硅(Si )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 SiO +2C Si+2CO 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 .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13.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 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1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的化学式为X2Y3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16.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KClO3B.Ca(ClO)2C.HClO4D.KCl17.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bB=cC dD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18.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1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A.B.C.D.2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21.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chuā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22.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23.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2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25.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如图是化学中常用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 端进氧气(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__ 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__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27.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
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A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装置,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将CO2和CO(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回答:①图中瓶Ⅱ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
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使装置Ⅱ中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它可以在D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是黑色物质且在D中燃烧只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Y;C是一种金属,也可在D中燃烧,且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Z。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A物质名称是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Z__________,(3)B在D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9.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_____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在D→F的反应中,体现出物质D具有_____性。
30.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只有A、B、C、D、E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 A、B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白色固体,C难溶于水,只有E为气体且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图中“→”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推断:(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2.C解析:C【解析】【详解】由题意得,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m-n )kg×2=(3n-2m )kg ,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的132)即3n-2m 32kg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3n-2m-nm 132⨯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所以,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32+()3n-2m-n m 132⨯×2=32n 3n-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