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乐昌市第一中学张俊醒
【教学目标】
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议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一、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成语联想法示例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课堂训练
①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尽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
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若即若离接近
④轲自知事不就一蹴而就完成
⑤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二、词语联想法
古代的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

例如信:1.相信2.信任3.信用4.诚信
1.愿下亲之信之信任
2.小信未孚信用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4.忌不自信相信
课堂训练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察看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
三、邻字联想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偏义复词,意思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或者两者意思一致。

邻字联想法示例
①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其中“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②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课堂训练
1、行将为人所并将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
3、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接待
四、字形联想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象形(如:山)、指事(如:末)、会意(如:析)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80%,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课堂训练、字形联想法示例
①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

③系燕父子以组。

绳子
五、字音联想法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像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

字音联想法示例及课堂训练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011年高考全国卷)通“掌”执掌
六、结构联想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所学课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追亡逐北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大体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④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
七、语法联想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语法联想法示例
2012(重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应是:统率
课堂训练
2012(福建)D、履苍莽中履:鞋子改为:踏
2011(安徽)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改为:使……回家让……回家
八、演练巩固
2015·广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翻译加点实词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