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几项重点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pptx

对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几项重点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pptx

目前,有些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不加区别地 将设计手册或技术措施中提供给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 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用 来作为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空调与采暖冷、热负荷的依 据。由于负荷估算偏大,导致了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偏 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管道直径偏大的“四 大”现象。其结果是工程的初投资增高,运行费用和能耗 增大,给国家和投资方造成巨大损失。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7)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 车(机)厅、展厅等处,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供暖作 为补充。当与散热器系统合用时,应注意其对水温和水压的不同要 求,必要时应分开设置。
8) 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暖系统。适用于系统静水高度超过50m、或 外网供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压力、或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的采暖 系统。低区系统的高度取决于室外热网的压力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 ,可能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外网压力,降低高区负荷。当热媒为低 温热水时,宜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9)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当热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或者热网静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高度,并且热网供水温度较低时 ,宜采用直连供暖技术使建筑采暖系统与外网直接连接。高层直连 供暖技术由加压泵组和压力隔断的专利技术构成,第一代的压力隔 断产品为断流器和阻旋器,系统为开式运行;第二代的压力隔断产 品为阻断器,系统闭式运行,安装高度不受限制。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无论是 住宅还是公建,合理设计节能采暖系统的主要原则有:一是采暖系 统应能保证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 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 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因此,对所有民用建筑室 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设计都要满足上述三个原则的要求。
对于实施分户热计量对流采暖的住宅建筑,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 的设计标准提高2℃;
对于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可按相应的 设计标准降低2℃,或将计算耗热量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寒 冷地区乘以0.9,严寒地区乘以0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的6.2. 1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中的第5.1.1条,已经明确规定必须进行 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列为强制性条文。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2)公共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布置,常用 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 上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2) 下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3) 上供下回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垂直单管系统。一般用
于五层及五层以上建筑。立管所带层数不宜大于十二层。
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几项重点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晓明 2008年1月
主要内容
1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2 冷热负荷的计算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4 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5 采暖与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及定压设计 6 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7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 8 通风系统的设计 9 冷热源设备的选型 10 室温调控 11 冷热量计量 12 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
4) 上供下回垂直单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十二层以上的建筑,也可应 用于四层以上的建筑。组成单双管系统的每一级双管系统不应超过 四层。
5) 水平双管系统。该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如汽车库 、大餐厅等)。各环路负荷应尽可能均衡,各环路管径应不大于 DN25。
6) 水平单管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当需要单独调节 散热器散热量时,应采用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水平单管 系统,否则可采用水平串联式系统。
1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 5%~10%左右;
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 8%~10%左右。
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计算温度,夏季采用过 低的室内计算温度。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3.0.1条及我省的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4-036-2006第4.1.3条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第5.1.3条,都对典型民用建筑室内采暖与空调室内设计计 算温度的取值标准进行了规定,办公室、居住等建筑的冬季采暖不 宜高于20℃,公共建筑一般房间的夏季空调不宜低于25℃。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3)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 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 中。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EHR = N/Qη EHR ≤ A(20.4+αΣL)/Δt 式中:N -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 - 建筑供热负荷,kW ; η-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按表1选取; Δt - 设计供回水温度差,℃,按照设计要求选取; A - 与热负荷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1选取; ΣL - 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1)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 的系统,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 下供下回(下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2) 上供上回(上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3) 下供下回(下分式)全带跨越管或装设分配阀(H阀)的水平单
管系统。 4) 放射双管式(章鱼式)系统。 5)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3 采暖系统的设计
a - 与ΣL有关的计算系数,按如下选取或计算: 当ΣL≤400m时,a = 0.0115; 当400<ΣL<1000m时, a = 0.003833 + 3.067/ΣL; 当ΣL≥1000m时,a = 0.00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