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包水位控制原则及调整

汽包水位控制原则及调整

汽包水位控制原则及调整
一、汽包水位调节原则
1在负荷较低时,主给水电动门未开,由给水旁路阀控制汽包水位。

当主蒸汽达到要求流量,全开主给水电动门,全关给水旁路阀。

反之,当主蒸汽减少到要求流量且持续一定时间后,将旁路给水阀投自动,关主给水电动门,给水由主路切换到旁路。

2锅炉汽包水位的调节是通过改变主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或给水泵的转速,在机组负荷小于25%时,采用单冲量调节;当机组负荷大于25%后,给水切换为三冲量调节,此时通过控制汽泵转速控制汽包水位,电泵备用。

单冲量,三冲量调节器互为跟踪,以保证切换无扰。

3锅炉正常运行中,汽包水位应以差压式水位计为准,参照电接点水位计和双色水位计作为监视手段,通过保持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和蒸汽流量之间的平衡使汽包水位保持稳定。

4为了保证汽包水位各表计指示的正确性,每班就地对照水位不少于一次,同类型水位计指示差值≯30mm。

5两台汽动给水泵转速应尽可能一致,负荷基本平衡。

6两台汽动给水泵及一台电动给水泵均可由CCS自动调节水位,正常情况下汽包水位调节由自动装置完成,运行人员应加强水位监视。

7当汽包水位超过正常允许的变化范围,且偏差继续增大时应及时将自动切至手动方式运行。

手动调整时幅度不可过大,应防止由于大幅度调节而引起的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动和缺、满水事故。

8经常分析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主汽压力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注意水位变化(必要时采用手动调节)
1给水压力、给水流量波动较大时;
2负荷变化较大时;
3事故情况下;
4锅炉启动、停炉时;
5给水自动故障时;
6水位调节器工作不正常时;
7锅炉排污时;
8安全门起、回座时;
9给水泵故障时;
10并泵及切换给水泵时;
11锅炉燃烧不稳定时。

三、给水控制系统(CCS控制)
1本机组装有两台50%汽动调速给水泵和一台30%电动调速泵。

2机组启动初期,由于是中压缸进汽启动方式,此阶段无法采集到蒸汽流量参数,水位自动调节只能采取单冲量模式,此模式以给水旁路调节阀自动调节水位为主,电泵勺管调节给水压力和汽包压力之差为副的调节手段。

3随着锅炉燃烧率的增加,给水流量增加到30%B-MCR时,进行给水管路切换,自动开启主给水电动门,自动关闭旁路前、后电动门和调节阀,给水流量由小汽机控制汽包水位。

4机组启动高压缸进汽并带负荷,当采集到蒸汽流量后,给水切换为三冲量调节模式。

四、汽包水位手动调节
1当电负荷缓慢增加,主蒸汽流量增加,主蒸汽压力下降、水位降低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水位正常。

2当电负荷缓慢降低时,主蒸汽流量降低,主蒸汽压力升高,水位将升高,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小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3当电负荷急剧增加,主蒸汽流量增加,主蒸汽压力下降,此时汽包水位先上升,但很快会下降,切不可过多减少给水流量,待水位即将有下降趋势时立即增加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4当电负荷急剧降低,主蒸汽流量下降,主蒸汽压力升高,此时汽包水位先降低,但很快会上升,切不可过多增加给水流量,待水位即将有上升趋势时立即减小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5出现“虚假水位”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操作,例如当负荷急剧增加或安全门动作时,水位上升幅度很大,上升速度很快,实际操作时应先适当地关小给水量,以避免满水事故发生,待水位即将开始下降时,再立即增加给水量,恢复正常水位。

当负荷急剧下降或甩负荷时,水位下降幅度很大,下降速度很快,应先适当稍开给水量,以避免缺水事故发生,待水位即将开始上升时,再立即减小给水量,恢复正常水位。

6燃烧工况突变,对水位影响也很大。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制粉系统增加磨煤机通风量,水位暂时上升(虚假水位)而后下降,若汽压继续升高而负荷未变,此时汽机调速汽门关小,使蒸汽流量减少而给水量未变,将使水位升高。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7锅炉发生灭火时,汽包水位“先低后高”,应先适当减小给水流量,以避免满水事故发生。

五、给水泵的并泵操作:
1、电泵运行,汽泵并入操作
1)确认汽泵已冲转正常,转速控制在3250rpm以上,并为DCS控制方式2)并泵前要稳定负荷(负荷一般约在150MW左右)和汽压;
在汽包水位稳定时,确认当前给水流量;
提高汽泵转速使出口压力略低于给水母管压力(约2.0MPa),开启汽泵出口门5)汽泵出口门开启后,以点操方式缓慢提升汽泵转速,使其带流量,并开启电泵再循环门,注意保持给水流量及汽包水位;
电泵再循环门全开后,逐步提高汽泵转速,降低电泵转速,注意维持给水流量;7)当电泵出口压力低于给水母管压力,且无流量及汽泵流量正常后,将电泵停止运行或保持旋转热备用状态;
2、一台汽泵运行,另一汽泵并入操作
确认待并汽泵已冲转正常,转速控制在3250rpm以上,并为DCS控制方式;2)并泵前要稳定负荷(负荷一般约在250MW左右)和汽压;3)在汽包水位稳定时,确认当前给水流量;4)提高待并汽泵转速使出口压力略低于给水母管压力(约2.0MPa),开启汽泵出口门;5)待并汽泵出口门开启后,以点操方式缓慢提升转速,使其带流量,并相应减小运行汽泵转速相匹配,注意保持给水流量及汽包水位;
六、在调试冲管期注意事项
1汽包就地水位计应有专人监视,并与集控室保持联系,以核对水位。

2临冲门开启前,应适当降低汽包水位在-100mm,并维持一定补水量。

在供水可靠的前提下再开启临冲门。

临冲门开启后,先不增加补水量,以提高冲洗效果。

在开始关临冲门前,应逐渐提高给水泵转速,增大补水量。

在临冲门全关后,如水位不继续下降,应减少补水量,并补水至汽包正常水位。

3冲管期间汽包水位调节在手动操作时,应保持电泵转速相对稳定,主要通过控制电泵转速和给水旁路调节阀控制给水流量,并注意水位变化趋势。

4在逐渐提高给水泵转速时,特别注意升速不应过快,以防止给水泵入口瞬间流量大,造成给水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而发生给水泵跳闸事故。

5在提升电泵转速时,注意电泵转速最大不超过5628r/min,以免过负荷跳闸;
6投入除氧器辅汽加热,尽量提高补水温度,且水量应充足。

七、机组正常运行中一台汽泵跳闸,如电泵未联动的处理
1如果“RB”动作,制粉系统应自动调整煤量,如果保留三台磨运行时,最好将上层磨的煤量控制到最小煤量,下两层磨的煤量保持不变,控制总煤量在40%左右,负荷在250MW 左右,并调整总风量与总煤量的相对匹配,以防风量过大,发生火焰丧失跳炉。

2若“RB”保护未动作,则根据当时的负荷情况顺序停止三台磨煤机,降低锅炉燃烧率。

如机组满负荷时应降至60%以下,同时根据火检情况及时投油助燃。

加强风量调整,防止因炉膛压力大幅波动而导致锅炉MFT;
3如一台汽泵跳闸后,应立即解除另一台运行汽泵转速自动,并控制到额定转速。

否则,运行的单一汽泵转速,将根据汽包水位低信号,会很快的使汽泵超过额定转速(5600r/min)以上而发生跳闸,直接造成给水中断,引起汽包水位低而跳炉。

4根据汽包压力,适当关闭汽轮机调门,注意汽包压力不能控制太高。

因在锅炉减弱燃烧后汽包压力瞬间不会下降太快,待压力下降后再适当关闭调门,对维持汽包水位有利。

八、机组正常运行中一台汽泵跳闸,电泵联动后的处理
1应及时将电泵升速、增大给水流量,但特别注意升速不应过快(要杜绝使用快速升速法),用升速后停一停、再升速后再停一停的办法,逐步提高转速,这样才能防止电泵入口瞬间流量大,造成电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而造成事故处理扩大。

注:电/汽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引起电/汽泵跳闸,从而引起汽包水位低发生跳炉事故的情况较为普遍,现在有的电厂已将此保护改为只发报警,有的电厂将电/汽泵入口压力低信号从1.5MPa改为1.0MPa,从而避免了此事故的发生。

因此,一旦电/汽泵切换到手动操作时就应特别注意,千万不能一次升速达最高转速。

2若电泵联动成功,当流量>400t/h后,要注意再循环门是否关闭。

九、其它
1机组正常运行时保持两台汽泵运行,电泵停运应作为联动热备用,电动给水泵勺管置于50%。

当一台汽泵跳闸,使电泵联动后能及时给汽包上水;
2给水泵跳闸后处理过程中,若汽包水位降至保护动作值(-365mm)水位保护应动作,否则手动“MFT”紧急停止锅炉运行;
3若因给水泵跳闸而降低燃烧率后,应视情况及时关小或关闭主、再减温水门,防止汽温大幅度下降引起蒸汽带水,汽轮机水冲击而扩大事故;
4在汽动给水泵跳闸后,应注意电泵与汽泵的并泵运行,否则不能维持给水流量的稳定,导致汽包水位失控而发生“MFT”保护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