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绪论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D.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D.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人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民性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八荣八耻的“八荣”是(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6.八荣八耻的“八耻”是(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四个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答案:1.ABCD 2.ABCD 3.ABC 4.BCD 5.BCD 6.ABC 7.BC 8.AB 9.ABC 10.CD 11.ABCD 12.ABCD 13.AB 14.BC 15.ABCD 16.ABCD 17.AB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学说C. 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会导致( )。
A. 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 C. 唯心主义 D. 不可知论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
A. 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C.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4.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B.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5.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B万物皆在我心中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D理在气先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
A.它试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揭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B. 它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方面去认识对象和事物C.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事物D. 它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7.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主要包括( )。
A.自然事物B.人的实践活动C. 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D.思维的活动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
A.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C.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
A.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 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D.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0.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
A. 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 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1.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正确的观点是(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2.在意识本质问题上,下列错误的观点是(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D. 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15.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这一论断( )。
A. 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B.说明意识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C. 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合乎物质的特性的D. 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偶然的1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需要( )。
A.经过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B.需要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C.需要经过实践的长期发展来证明D.需要通过无数种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来证明17.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18.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
A.同二元论划清界限B.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划清界限C.同宗教神学划清界限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C.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D.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20.“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的结果C.自在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21.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C.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D. 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24.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拉斯帕罗夫,这说明( )。
A. 机器也可以代替人进行思维B.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计算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计算机战胜象棋大师,实质上还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D.人脑的活动和计算机的活动一样,都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2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认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是( )。
A.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C.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D.多元论的思想26.“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 )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D.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2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经验是世界最终构成要素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28.《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