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浅谈给材料作文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浅谈给材料作文

浅谈给材料作文
浅谈给材料作文一、什么叫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也称供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给材料作文是近些年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

自1977年至2003年春季,27次全国普通院校招生考试,有 23次是给材料作文,纯命题作文只有4篇(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副题:《有一分热,发一分光》;1988年,《习惯》;1994年,《尝试》)。

自2000年以来高考所考的话题作文,也大多属于给材料作文。

从命题的发展方向看,话题式、给材料作文还将是近些年主要的作文考查形式。

二、给材料作文的结构:给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例,1999年全国统考文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的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他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注意:⑴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⑵题目自拟。

⑶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⑷不少于800字。

第一段为材料;第二段为指令。

三、给材料作文的形式: 1、给材料,命题: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2、给材料,半命题: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谈 3、给材料,选择题目: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1年: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把不选的题目划去)。

4、给材料,自拟题目:1999年以后,高考给材料作文大多要求自拟题目。

三、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材料:材料是作文的依据。

审材料,要把握材料的主旨,根据指令找到可供作文的信息和条件 2.审指令:指令是作文所遵循的规则。

审指令,要理清指令点的数量,弄清哪些是核心指令,哪些是辅助指令。

四、给材料作文的类型 1、引发型:所给材料是引发作文的基点。

例:1999年文题:“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他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2.启发型:启发联想、感受、想象等。

例:2000年,“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

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3.说明型:1983年、1993年、1996年根据所供图画写说明文。

4.续写或补写型:1992年,续写“春雨潇潇”;1993年,补写“夏日的夜晚”;1998年,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5.改写、缩写、扩写型(略)四、怎样写给材料作文1、认真研读材料和指令: 2、打腹稿(3~5分钟)。

3、供料作文的结构安排(以议论文为例): A.引论:由材料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B.本论:根据所给材料的性质,联系或联想相关材料进行论证; C.结论:“所给材料”与“联想材料”融合,得出结论。

五、材料作文练习题: 1、有一个画家,想知道人们对自己画的评价。

他把自己画的一幅画贴在一张木版上,并在画的旁边写了一行字:“您认为这幅画哪个地方画得不好,请您在这个地方画圈,谢谢!”画家又画了一幅跟这幅一模一样的画,贴在木版上,在画的旁边写了一行这样的字:“您认为这幅画哪个地方画得好,请您在这个地方画圈,谢谢!” 一个星期后,画家把画拿回来一看,上面又画满了圈。

画家一生气,烧了画从此不在作画。

请根据此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选择除诗歌以外的某一种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