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衡基础设计及技术要求

轨道衡基础设计及技术要求

轨道衡基础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
1、安装地点线路条件
1.1 不断轨轨道衡、断轨轨道衡
✧直线段长度120~150m(计量速度较低时,此长度要求适当减小,但应
大于100m);
✧线路坡度不大于3‰;
✧地基承载力要求≥15t/m2(150kpa),如遇软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基
时,应特殊处理;若前后有涵洞、桥梁,则应保持均匀沉降。

✧线路如有冻害时,其基础处理深度应在冻深层以下或采取其他防止冻涨
措施;
✧衡区线路应排水良好,其排水设施可与两端线路统一考虑,也可单独设
置。

1.2 曲线轨道衡
✧曲线段长度120~150m(计量速度较低时,此长度要求适当减小,但应
大于100m);
✧线路坡度不大于2‰;
✧曲线半径R>200m(设计过R=180m);
✧地基承载力要求≥15t/m2(150kpa),如遇软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基
时,应特殊处理;若前后有涵洞、桥梁,则应保持均匀沉降。

✧线路如有冻害时,其基础处理深度应在冻深层以下或采取其他防止冻涨
措施;
✧衡区线路应排水良好,其排水设施可与两端线路统一考虑,也可单独设
置。

2、钢轨、轨枕等要求
✧安装断轨轨道衡时,应检查现场钢轨,若垂直磨耗大于2mm,应建议更
换新轨,以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引线轨和线路轨不出现错台现象;
✧若甲方坚持采用旧轨,则应在引线轨以外的轨枕橡胶垫板下垫上相应厚
度的竹(木)垫板,以保证线路轨面和引线轨面等高,但在以后更换新
轨后,将无法避免引线轨和线路轨有错台,影响计量精度;
✧轨道衡所使用的混凝土轨枕宜采用新枕,Ⅰ型、Ⅱ型均可,若使用旧枕,
旧枕状态必须良好,不能存在裂纹、破损等情况,并应在浇注轨道板前
刷洗干净,保证无灰尘、无油污,以防止道床轨枕日后开裂、剥离道床;
✧为保证线路扣压力稳定,防止钢轨爬行,轨道衡专用线路使用的扣件应
为弹条Ⅰ型扣件(P
轨应使用调高型弹条扣件);
43
✧浇注衡器基础和轨道板所用的混凝土不可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使用的
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30mm~70mm,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骨胶
比,增加粉煤灰的含量;
✧新浇注的轨道板,为防止钢轨伸缩(昼夜温差)而带动轨枕活动,造成
整体道床损坏,浇注混凝土后应将扣压弹条松开,待混凝土凝固,调整
好轨缝后,再拧紧扣压弹条;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模板时,施工单位将设备部件上的污物清理干
净;
✧断轨轨道衡在衡区两端需插入短轨时,其长度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
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中的规定: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
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2根以上;
✧曲线轨道衡在衡区两端需插入短轨时,其长度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
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中的规定: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
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2根以上。

钢轨接头采用对接时,接头
应相对。

误差值应遵守如下规定: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
量的一半;其他站线及专用线不得大于60mm加缩短量的一半。

采用相
互式接头相错不得小于3m。

3、竣工后线路平顺性要求
3.1 不断轨轨道衡
✧衡器秤台及轨道板:轨距1435+3-1mm,方向误差≯2mm,水平≤2mm,轨
面高程与设计误差≯2mm,无三角坑等轨道不利几何状态;
✧轨道板外两侧(各50m)线路:目视平顺,线路稳定,无病害。

3.2 断轨轨道衡
✧衡区秤梁地段:轨距1435+2-1 mm,秤梁轨水平≤1mm,轨面高程与设计误
差≯1mm;
✧过渡轨与秤梁轨接缝:纵向8mm,横向3mm,过渡处无横向错位,轨面
高差小于0.5mm;
✧衡区整体道床线路:轨距1435+3-1 mm,方向误差≯2mm,水平≤2mm,轨
面高程与设计误差≯2mm,无三角坑等轨道不利几何状态;
✧整体道床外两侧(各50m)线路:目视平顺,线路稳定,无病害。

3.3 曲线轨道衡
✧衡区秤梁地段:轨距(1435+加宽量)+2-1 mm,秤梁轨水平(超高另计)
≤1mm,内轨轨面高程与设计误差≯1mm;
✧过渡轨与秤梁轨接缝:纵向8mm,横向3mm,过渡处无横向错位,轨面
高差小于0.5mm;
✧衡区整体道床线路:轨距(1435+加宽量)+3-1 mm,曲线圆顺,曲线正失
允许偏差应满足“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中表3.7.6的规定。

水平(超高
另计)≤2mm,内轨轨面高程与设计误差≯2mm,无三角坑等轨道不利几
何状态;
✧整体道床外两侧(各50m)线路:目视平顺,线路稳定,无病害。

4、轨道衡及专用线路施工时应必备的仪器及机具:
✧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花杆、水准尺等;
✧轨距尺、起拔道机;
✧搅拌、浇注混凝土的全套机具;
✧钢筋加工及绑扎的机具;
✧电焊机具;
✧锯轨及钻孔机具;
✧电锯及木工机具;
✧挖土及运输机具。

5、控制室要求
✧控制室的位置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要求;
✧在符合5.1要求的情况下,控制室与轨道衡台面应尽量靠近,减少因电
缆过长而产生故障几率,同时避免感应雷电的影响;
✧控制室与台面旁边的传感器接线箱间应设置直径3英寸(或Φ75mm-Φ
80mm)的镀锌钢管作为电缆穿线管,穿线管埋深不小于路基面30cm(寒
冷地区适当加大埋深),在室内瞭望窗下设进线孔,在穿线管内预留铁
丝便于后期穿线;
✧控制室内设置架空防静电地板或电缆沟槽;
✧控制室内有可靠的220V电源,电源功率不小于3KVA,供电时把380V
电缆送到控制室配电盘,取出一组220V专供计算机仪表;
✧控制室内设接地装置两组(设备地和重复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轨
道衡台面旁边设置一组接地装置(钢轨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6、国家轨道衡计量站规定
✧从轨道衡测量区端外计算,左右整体道床不得小于25米;
✧从轨道衡测量区端外计算,两侧平直线段不得小于50米;
✧所有钢筋混凝土基础深度必须达到冻土层以下;
✧控制室面积要求:车站轨道衡无人值守的控制室面积不得小于16m2,有
人值守的控制室面积不得小于40m2。

7、甲方委托设计须提供的资料
✧钢轨的类型、标准轨长度;
✧轨道衡安装点的平面图、线路横断面图及纵断面图;
✧现场的地质资料或基础强度实验报告;
✧控制室的位置、对供电的要求(一路供电或两路供电)及电源引入位置;
✧现场排水系统。

浙江铁道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