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罪刑法定原则_809法学二

整理罪刑法定原则_809法学二

整理人 尼克罪刑法定原则809-法学二民法总论一、考试目的和要求考察学生对民法调整对象、渊源、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主体、民事权利客体及民事权利变动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考试内容1.民法概述1)民法的概念、类别与调整对象2)民法的性质与任务3)民法的效力4)民法的渊源、适用和解释5)民法与商法、社会法的关系6)我国民法典的编纂2.民法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2)平等原则3)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4)公序良俗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6)意思自治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3)民事法律事实4)民事权利5)民事义务6)民事责任7)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关系4.自然人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3)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4)监护5)自然人的住所、身份证明5.法人1)法人的概念、特点、条件2)法人的分类3)法人的民事能力4)法人的机关5)法人的成立、变更、终止6.非法人组织1)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点、种类2)合伙3)其他非法人组织7.民事权利客体1)民事权利客体的概念、特点、种类2)物3)其他客体8.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2)意思表示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有效要件4)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5)无效民事行为6)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7)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9.代理1)代理的概念、特征2)代理的分类3)代理权4)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10.诉讼时效与期限1)诉讼时效的概念、特征、种类2)诉讼时效3)除斥期间4)期限刑法总论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明确刑法学的基本内容、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犯罪构成理论、犯罪形态、刑事责任理论和刑罚制度。

在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准确地分析案例。

二、考试内容1.刑法概说1)刑法概述2)刑法的体系3)刑法的解释2.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3.刑法的效力范围1)刑法的效力范围2)刑法的空间效力3)刑法的时间效力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1)犯罪概念2)犯罪构成5.犯罪客体1)犯罪客体2)犯罪客体的分类3)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6.犯罪客观方面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2)危害行为3)作为行为4)不作为行为5)持有型行为6)危害结果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8)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7.犯罪主体1)犯罪主体概述2)刑事责任能力3)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5)单位犯罪8.犯罪主观方面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2)犯罪故意3)犯罪过失4)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5)刑法认识上的错误9.正当行为1)正当行为概述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2)犯罪既遂形态3)犯罪预备形态4)犯罪未遂形态5)犯罪中止形态11.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的形式3)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4)主犯及其刑事责任5)从犯及其刑事责任6)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7)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12.罪数形态1)罪数及其判断罪数的标准2)实质的一罪3)法定的一罪4)处断的一罪13.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概述2)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3)刑事责任与犯罪、与刑罚的关系4)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5)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14.刑罚概说1)刑罚概述2)刑罚功能3)刑罚的目15.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刑罚的体系2)管制、拘役3)有期徒刑、无期徒刑4)死刑5)罚金刑6)剥夺政治权利7)没收财产16.刑罚裁量1)量刑概述2)量刑原则3)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4)量刑情节的具体适用5)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17.刑罚裁量制度1)累犯2)自首制度3)立功4)数罪并罚5)缓刑制度18.刑罚执行制度1)刑罚执行概述2)减刑制度3)假释制度19.刑罚的消灭1)刑罚消灭及其法定原因2)时效制度《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徐西振执笔人:徐西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名称:刑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riminal 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44 理论学时:120 实验学时:24学分:6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法律逻辑二、课程任务与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

因此,本课程在法学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刑法总论中,主要阐释刑法的概念、内涵、性质、任务、以及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效力与方法、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理论、刑事责任以及有关犯罪认定和刑罚适用的一般原则和制度。

如今,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法学人才,而刑法学就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部门法学。

作为法学专业三大实体部门法之一的刑法学,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刑法学通常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应把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的教学思路贯穿始终。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定位为:紧扣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传授刑法基本理论和最新前沿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刑事法律素养。

使刑法学知识成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解决刑事案件的能力作为一种专业思维模式扩展延伸到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中。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体系;系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及修正案和司法解释。

同时结合我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司法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刑法学》课程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我国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各种原理、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个案,能够正确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认定各种罪态,准确适用刑罚;熟悉中国刑事法律制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了解刑法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整理《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使刑法学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技能目标:通过《刑法学》课程教学,促进学生作为“法律人”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刑事案件的本领,提升学生司法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刑法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刑事法律意识,增强刑事人权保障观念,认识刑法的人道及刑法的谦抑性,在司法活动中准确适用刑法,以实现刑法惩罚和教育功能,最终实现刑法的公正。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刑法概述(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任务、刑法的解释;了解刑法的创制和发展、刑法的制定根据、刑法的体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性质三、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发展一、刑法的创制二、刑法的发展第三节刑法的体系一、刑法体系的含义二、我国刑法条文的结构三、我国刑法体系的特点第四节刑法的解释一、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二、刑法解释的类型【考核要求】识记:刑法的概念;广义刑法的含义;狭义刑法的含义;刑法修正案的含义;单行刑法的含义;附属刑法的含义;刑法解释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我国刑法惩罚的对象和手段;我国刑法保护的内容;狭义刑法的组成和结构;“但书”的含义和情形。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和意义;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考核要求】识记: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我国刑法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

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我国刑法中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应用: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要求;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在定罪、量刑、行刑上的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上的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刑法效力范围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和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

【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空间效力概述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五、我国刑法的普通管辖权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一、刑法的生效时间二、刑法的失效时间三、刑法的溯及力【考核要求】识记: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属地原则的含义;属人原则的含义;保护原则的含义;普遍原则的含义;刑法溯及力的概念;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含义。

理解: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我国刑法中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内容。

应用: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分析有关案例是否适用我国刑法。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时间效力的规定,分析有关案例并判断新刑法是否对之具有溯及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犯罪的性质和犯罪概念的意义;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

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和共同要件;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类型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三、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二、犯罪构成的特征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四、犯罪构成的意义【考核要求】识记:犯罪的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概念;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意义;犯罪构成的概念。

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犯罪构成的特征;犯罪构成的意义。

应用:结合案例分析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在区分罪与非罪界限中的作用。

第五章犯罪客体(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一、犯罪客体的概念二、犯罪客体的意义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一、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二、犯罪的一般客体三、犯罪的同类客体四、犯罪的直接客体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概念和意义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考核要求】识记: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分类及其意义;犯罪对象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