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X)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X)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X)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X)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X)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X)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X)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X)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X)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X)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
(X)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
(X)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X)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
(X)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
(X)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
(X)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
(X)4、创建学校特色,首先需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
(√)5、学校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不会因社会公众的印象和评价而改变。
(X)6、高知名度的学校,其美誉度也必然是高的。
(X)7、教师的流动,会导致学校发展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X)8、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也是其中一种学校课程。
(√)9、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水平。
(X)10、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类。
(√)11、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
(X)12、性发育过程具有生命历程的不可逆转性。
(√)13、资金的投放方向和投放方式具有经济杠杆的调剂作用和导向作用。
(√)14、教育效益的“迟效性”决定着对学校管理效益进行评价时,不能持急功近利的观点,必须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加以分析。
(√)15、社会价值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意义。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a.教育性b.管制性c.多维性d.创造性2、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包括_____等基本部分。
a.运行机制b.竞争机制c.动力机制d.激励机制e.制约机制3、校园文化,具有_____等功能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规范功能d.惩罚功能4、学校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
a.学生形象b.教工形象c.校长形象d.设施形象e.环境形象5、性健康教育的管理目标包括_____等内容。
a.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b.促进性教育的健康发展c.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d.消除“早恋”现象e.建立科学、合理的性健康教育模式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1、校长的角色特征体现在_____等方面。
a.指导性b.技巧性c.育人性d.复杂性e.示范性2、学校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有_____。
a.形象意识b.公众意识c.政治意识d.传播意识e.互惠意识3、教师管理的一般流程,包括_____。
a.出口管理b.人事管理c.进口管理d.开发管理e.使用管理4、影响师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
a.认知背景差异b.角色特征差异c.思维活动差异d.年龄性别差异e.价值取向差异5、良好德育工作队伍心育特征的“六心”要求是指_____。
a.爱心b.耐心c.信心d.专心e.细心f.入心g.动心h.强心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1、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3、学校特色3/ 7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4、文化整合模式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5、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1、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1)、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
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
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
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0分)1、功利主义效益观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以这样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
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
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
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
3、人本主义效益观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还原教育的本质,还原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方面,确实比“功利主义效益观”有明显的进步,但却忽视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个体生命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4、社会价值取向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学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校教育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有机整合起来。
学校管理的效益,就体现在促进这种整合过程之中。
社会价值取向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意义,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1、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2、校园文化: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3、学校公共关系: 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4、课程: 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
“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指通过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
5、校产管理: 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1、简述学校创建特色所需要的内部条件1、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校长的个性特征)2、要有一支“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群体特征)5/ 73、要有一种有利于特色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特征)4、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设的设施设备(办学条件的硬件特征)2、简述当前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1、人性发展要求与文化准备不足的矛盾;2、学生期望与教师引导的失调;3、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未能互补;4、性健康教育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