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四川理工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课程代码:系:教育系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授课教师:第一章绪论所需课时: 3学时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现代教育行政学》第一章、二章[日] 久下荣志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管理学导论》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校管理学》第一章,黑龙江教育科研所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通过导论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为学好本课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及意义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1学时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学时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1.何谓学校管理学?2.如何理解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象?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学的性质?4.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学校管理(一)管理、领导与经营1.经营,是对其组织机构,进行决策、筹划等性质的活动,使本组织能够达成目标,获得发展,收到最佳效益,以及调节本组织机构与整体、社会的关系。

2.领导,是带领,指挥之意。

它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主要解决人们的工作方向,科学方法以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问题。

3.管理,是属于掌管、处理与安排等方面的活动。

它的对象主要是财、物方面的工作。

(二)管理概念的定义:“筹划调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师生以正确的方向,方法,通过各种机构、制度、措施,高校地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诸现象(一)管理因素。

也称管理对象。

包括人、财、物、事,时间、空间、时空。

这六者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因素。

(二)管理工具。

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法;还有信息;以及所拟定的程序或措施等四种。

(三)管理手段。

是综合运用管理工具,以发挥管理作用的各种根本性措施。

有教育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控制手段。

(四)管理职能。

是管理的职责、功能与作用的综合涵义,在各个领域的管理中,都要发挥与表现其一定的职能。

(五)管理行为。

是指管理中的各种基本的行为表现。

(六)管理项目。

这是将管理对象,人、财、物、事、时、空揉和起来,综合组成各种应该实施管理的实际内容。

三、学校管理的规律:学校管理的规律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原理、法则、定律及严密的理论。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一、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是它的生产劳动的非阶级属性,这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它可以吸收各国的科学方法与先进经验。

另一方面是管理的阶级性质,要反映无产阶级的意志要求,要求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应属于社会科学系统,还包括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分。

二、学校管理学与各门科学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管理的论述于哲学思想(二)教育学。

学校管理学主要是对学校中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三)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管理学的分支,是一种特殊领域的管理学。

(四)社会学。

学校管理学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一定社会意识的影响。

而不同领域的管理行为与方法,也是影响社会的一种因素。

社会学的成就对学校管理学也产生这较直接的影响。

(五)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管理行为与人们对管理行为的反应,都同时具有心理学的问题,学校管理学要运用管理心理、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的规律,科学的阐述学校管理的规律,管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六)现代科学技术与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学科。

现代管理中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求做定性分析,也要做定量分析,必须借助于数学方法。

其主要基础为系统工程,运筹学。

运筹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分科。

其分支有:线性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决策论,计划协调技术,模拟方法与预测技术等。

目前看来,学校管理学还适当运用这些学科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学校管理的研究。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加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方面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制约,开展学校管理的纵向研究,不断地积累思想,总结前人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成果,以为今用,另一方面又要明确学校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是研究者为达到某种研究目的,深入学校管理实际,运用各种手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方法。

(二)参与实践法:是研究者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接触管理实际,从中发现各种管理现象,研究管理问题的方法(三)实验法:是为了研究某一管理课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设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活动,从而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方法。

文献法:是通过调查管理文献而掌握情况研究问题的方法。

如下是对已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教学小结:第二章学校管理的过程论所需课时: 3课时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现代管理原理》第三章,[美]亨利.艾伯斯《学校管理学导论》第四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第二十三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应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学校管理过程的规律性》陈恩恒,载于《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过程与原则新探》腾健、王竹青,载于《论学校管理》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 1.讨论法2.讲授法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分析0.5学时第二节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0.5学时第三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2学时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分析一、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的运动过程(一)学校管理过程既不同于教学过程,也不同于教育过程,它是对人、财、物、事、时间,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按着计划—组织—协调—评价这样一个运动形式去进行。

(二)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一个要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这就是学校管理过程与一般管理过程不同的特殊性;另一个是要达到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这是管理过程的共性。

1.效益是带有整体意义的有效性概念。

在学校管理中,是指那些对总体有效的成果。

多是因决策正确而取得的成效。

2.效能是由于人财物诸因素的能量充分发挥而取得的绩效。

其中特别是由于领导作用发挥的状况,而确定的成效状态。

效能取决与工作水平,即对各种决策,制度、方法、措施、执行与运用的如何而影响着效能。

3.效率在学校中应广泛运用,在教学工作方面有教学效率,课时效率,以及思想工作效率,体育锻炼效率,行政工作效率,管理效率。

科学管理所追求着,多集中于效率,我们努力于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目的也在于求得高效率。

二、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于教职工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学校管理过程是解决人—物的过程;以及解决人—人的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管理者不仅在管理活动上是直接实践,同时还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参加一些直接的实践活动。

三、学校管理过程是管理与调动人的因素,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一)学校管理过程就其运动的具体内容,是调动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

(二)学校管理过程笔必须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将教育的方针,目的与目标放在核心地位,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主要课题。

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过程正确而顺利地运行。

四、各种管理活动错综交叉,贯穿于管理过程中管理过程是诸多因素,诸多活动,都融于其中的过程。

管理过程于教育教学过程还有一个不同,就在于它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校外环境,社会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论在管理的输入和输出,都要和社会保持很大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一、计划决策计划是一定时期内对学校工作的指标、任务、措施等方面的设计过程。

学校管理既不能像企业管理那样过于强调决策,也不能把计划和决策完全分开。

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把计划决策要好些。

二、组织实施1.组织实施包括思想动员,说明工作任务要求,安排工作进程以及布置力量,这是一个组织起来,贯彻下去的过程。

就是调动教职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

2.组织实施作为一个环节只是组织起来、贯彻下去的一种短时过程为好,而较长区间的实行,指挥,则按其具体的内容的相对区别性,划为监督检查,指导调整这样几个环节,会更为好些。

三、监督检查监督与检查是两个互有区别而又基本相似的管理环节。

监督,侧重在察看人们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积极态度,以及发挥督促,促进的效能。

检查则侧重调查研究四、指导调整,指导是对教师工作进行具体的帮助建议的过程。

调整则是基于上述反馈信息而进行的协调、处理的过程。

指导,调整(包括激励、评价)都是在监督检查中掌握一系列反馈信息后,再一次组织实施,或进一步影响计划决策。

五、总结评价。

总结是将一系列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的过程。

评价是基于各种反馈信息对人们的工作成败、得失优劣的性质与水平而作的一种估量与结论。

两者都是对工作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作为一个环节放在一起。

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运动是多种情况的,在实践中还会有多种变式,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与指导调整以及总结评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完善的运动。

第三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一、动态原理动态原理,就是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种运动过程,学校管理的各个因素都是处在运动状态中,因而要按动态的特点去实施管理。

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根据动态原理,就不能静止地从事各个环节的活动,而要照应前后的发展过程。

学校管理的各个因素,总在发展变化而处于动态之中。

动态原理还要求管理者不能只是执行或解释指示、法令与各项规定,而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根据信息反馈,不断地创造性地向上级调整修正。

二、循环原理学校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按照循环原理它的运动是指明管理过程是循环式向前发展的,包括如下内容:1.学校管理是一环扣一环地循环前进。

2.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3.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发展。

三、方向原理方向原理包含着两个含义。

一是管理过程总是要沿着一定方向去发展,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就要善于按照一些方向性的问题管理学校。

一是方向原理的法则性。

学校管理必须沿着一定的法则去循环上升。

最主要的还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诸原理,因而要研究影响师生情绪的诸多因素,照处规律,以卓有成效的实施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