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微专题公开课(使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微专题公开课(使用)


如何判定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2020山东高考T24节选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 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 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标准答案: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整理巩固
大本P205:一条肉食性鱼捕获一条植食性鱼时, 获得了植食性鱼大部分能量。你赞同吗?
假设杂食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顶级 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有哪些去向
1、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1)被分解者分解 (2)未被利用 (3)流入下一营养级
(不定项)图甲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 kJ/(m2·a)]流动过程示意 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 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某同学根据 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如何判定海洋是一个生态系统
标准答案: 海洋是由各类海洋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驱动生态系统运行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其传递效率是10%-20%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 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首先建立食物网的关系,后根据相应传递效率计算
变式训练1:
假如某杂食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 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该杂食鱼每 增长1kg,最少(最多)需海洋植物多少千克?
• 能量的传递: • (1)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 (2)传递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能量传递效率:10%-20%
1.设食物链为 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已知 D 营养级增加的能量为 M,则至少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 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 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N×(10%)3。
课前背记、提问
1、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3、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什么?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定义? 8、信息传递的作用? 9、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
微专题突破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
(1)能量的输入:
主要指生产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 (2)能量的传递:
指能量沿食物链(网)渠道由上一营养级传向下一营养级; (3)能量的转化:
主要指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热能等。 (4)能量的散失:
主要指各营养级生统的总能量为: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0kg
280kg
变式训练2: 假如调整该杂食鱼的食物比例,3/5来自植物,1/5来自草 食鱼类,1/5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能量传 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够承载的杂食鱼的数量 是原来的多少倍?
40/33 约1.21倍
一条肉食性鱼捕获一条植食性鱼时 ,获得了其10%-20%的能量
2.在 类似 应遵循的原则:
的食物网中,计算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
消耗的能量越少。
具体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大本P204 对位训练4
由于“赤潮”,一条4 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 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 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杂
总结: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 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 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 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 养级的能量)×100%。
A.图甲中A、B、C、D组成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例为 16.7% C.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