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城市建设的问题和现象

昆明城市建设的问题和现象

城市管理学期末论文
题目: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班级:10行管B班
姓名:刘文沛
学号:104040270
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1、城乡覆盖面窄2、建设缺乏指导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5、交通拥堵等等。

这些都是现在新昆明城市建设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交通拥堵和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是重中之重。

下面我浅谈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浅见。

“城中村”问题
“城中村”是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集中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其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提到了重要日程,并从2008 年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

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并随着昆明城市空间的扩展迅速向四周拓展;同时,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面临着成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

从某种意义说,城中村已成为昆明市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

以西山区为例:
一、西山区“城中村”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西山区建成区内有城中村115 个,占昆明336 个城中村的34%,为四城区中城中村数量最多。

同时,大量存在的城中村缩小了西山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成了西山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突破新的发展“瓶颈”,实现西山区新的跨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成为西山区决策层在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主要特点
1.量大面广,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

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

3.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

4.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

二、西山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在城中村里,几乎所有城市的问题都在这里集中体现:卫生脏乱、交通拥堵、消防隐患突出、黄赌毒泛滥等。

目前,西山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布局混乱,违法建筑泛滥(二)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三)社会问题突出
(四)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五)经济驱动力不足,形成城市经济的塌陷带
三、西山区“城中村”问题存在的原因
1、历史因素———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所致;
2、现实因素:经过近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市规模快速扩大,主城规划区大量使用农民土地,这些村庄渐渐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但失去土地的村庄仍保留农村建制而形成了大量的“城中村”。

“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与城市建成区的国有土地有着明显的差异。

由于“集体经济组织”概念过于模糊,造成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够明确,既产生所有权主体多元化,又导致真正的所有者主体的缺位,形成城市内部土地的二元化结构,造成管理监控的困难。

在这种二元化结构下,以前的城市发展往往选择“绕开村落”这样一种规划思路,没有把村落列入城市的规划中,结果使“城中村”逐渐形成。

在具体规划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城中村”人口增长测算,划出后备宅地供村民居住;另一方面,土地开发方将其征用的村镇土地中的一部分作为“村镇经济发展用地”返还,自行开发。

在这种种因素作用下,都市里的村庄便成为城市包围下的孤岛,“城中村”的问题因此逐渐积累下来。

所以要想将昆明打造成一个文明科学的大城市就必须解决“城中村”这个大毒瘤,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对昆明的其他问题展开行动,所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才是一个城市正确的发展方向。

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

在解决其对策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硬件对策——道路设施建设、交通工具改进、土地使用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等;软件对策——交通研究、观念更新、管理机制、交通政策、法规建设等。

当前,各城市对硬件建设普遍重视,而软件建设则往往被忽略。

对此,我们结合昆明市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而且结合具体问题,给出了一些浅见和建议:
昆明市交通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的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交通的发展,既是昆明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又是昆明城市交通问题逐渐累积的过程。

1980
年以前,人们几乎对城市交通没有概念。

道路容量大于交通量,城市交通畅通,车速稳定。

20世纪80年代后,昆明城市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这时的城市交通与80年代以前相比并无多大区别,依然是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公交车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一度时期公交“乘车难”程度达到了高峰。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出租汽车、单位用车和摩托车大幅度增加,城市道路开始出现交通拥挤状况。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与小汽车生产、流通相关的重大举措亦相继出台,“小汽车进入家庭”被确定为国家扶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安排,小汽车的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

城市小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私人汽车大量出现。

在一些主要路段和路口,交通拥堵加剧,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出行困难,甚至公交车、出租车运行速度在部分路段下降到与步行同步的地步,交通问题成为城市管理和决策者的头号问题,而这一问题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多路少的矛盾突出
(二)交叉路口通行的能力弱
(三)其他原因:1、一些街道没有专用公交车道,也没有停车港湾,公交车停靠、启动等对车流影响较大;2、车道过窄,人流太多,一些路段没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和横行人流对行车影响尤大;3、前面交叉路口红灯排队长度过长;4、右行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5、特权车辆霸王行使,一些车辆
违反交通规定。

关于昆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1、增加单行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主张在昆明部分街道实施单行;
3、优化公交车线路,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4、提高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寻常老百姓的家庭,再加上政府大力发展的公交、出租车,车辆数量每年都会以高比例的速度增加。

这不仅要求道路要越来越宽阔,而且要求有新的交通管理模式的出台。

理论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对于改进和加强一个地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体来讲,昆明市的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以相信,昆明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

随着一些交通管理措施的改善,昆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昆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可大可小,但是确实影响昆明发展,甚至阻碍了昆明的发展,虽然本文我只指出了昆明“城中村”和交通问题,但是不代表其他问题不严重,相反,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要严正对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