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同市2011年统计年鉴

大同市2011年统计年鉴

2011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同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2012年3月2日)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奋斗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50亿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428.54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5亿元,增长10.3%。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2%、31.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50.9∶43.6。

人均GDP为25301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3918美元。

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5%。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5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688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人数7231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28320人,创业就业人数14098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农业播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19.5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9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82千公顷,增加1.22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播种面积1.98千公顷,减少3.50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74.83千公顷,增加4.72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6千公顷;蔬菜面积15.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2.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3千公顷。

粮食产量: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85.9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夏粮产量0.21万吨,比上年减少49.3%;秋粮产量85.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畜禽产品产量:全年全市生猪出栏84.7万头,比上年增长35.4%;牛出栏8.2万头,增长17.2%;羊出栏115.9万只,增长5.6%;家禽出栏300.5万只,增长106.3%。

全市肉类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34.1%,其中,猪羊肉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33.8%;牛奶产量21.4万吨,比上年下降9.5%;禽蛋产量4.1万吨,比上年增长47.0%。

年末大牲畜存栏12.4万头,比上年下降5.27%;猪存栏55.4万头,比上年下降3.5%;羊存栏120.4万只,比上年下降8.6%。

农业机械: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7.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机械耕地面积180739公顷,下降6.0%;机械播种面积135209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4114 公顷,分别增长3.9%和56.4%。

农村用电量3019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1%,化肥施用量29.1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26.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93千公顷三、工业、建筑业工业: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实现销售产值83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9.0%,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66.8%。

实现利税11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3.03亿元,增长18.2%。

实现利润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30亿元,增长16.2%。

建筑业: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5%,房屋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320.90亿元,增长7.1%;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344.01亿元,增长82.5%。

分三次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7.34亿元,比上年增长5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房地产开发:全年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1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住宅投资103.4亿元,增长48.2%。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70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5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3%。

竣工面积87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倍,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倍。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0%。

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53个,其中新开工361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328个,新增固定资产478.5亿元。

五、能源能源生产、外调: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74亿吨,比上年增长11.1%;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06亿吨,增长11.1%。

全年全市铁路外运煤炭9803.72 万吨,比上年增长39.2%,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91.5%。

全年外输电力290.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外输电量占发电量比重为74.3%。

全社会用电量13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

第一产业用电量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第二产业用电量109.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用电量1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居民生活用电量1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

能源投资:全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46.64亿元,比上年增长71.6%。

其中煤炭工业投资88.67亿元,增长63.7%;电力工业投资57.97亿元,增长106.0 %。

六、国内贸易消费品零售: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6.18亿元,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9亿元,增长17.2%。

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3.33亿元,增长13.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8.82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42亿元,增长13.2%。

消费结构: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6%;书报杂志类增长20.3%;汽车类增长27.3%。

七、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贸易: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431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0%。

其中出口完成9791万美元,同比下降21.6%;进口完成33332万美元,同比下降24.7%。

招商引资: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追加注册资金2家。

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实际到位外资1.06亿美元。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394.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522.35公里。

全市通油路的乡镇99个,通公路的行政村1961个;通油路的行政村1952个,本年新增13个。

全市公路密度87.9公里/百平方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8.8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05万辆),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新注册汽车4.89万辆,增长15.6%,私人汽车23.76万辆,增长20.4%。

年末载客小型车保有量18.08万辆,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私人载客小型车达15.68万辆,增长27.2%。

邮电: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76亿元,增长25.18%;邮政业务总量2.44亿元,下降4.3%。

到2011年底,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53.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6.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7.7万户。

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3.03万户。

邮政局所113个,邮路总长度2851公里,全市订销报纸3765万份,增长8.5%,订销杂志193万份,增长5.5%,收寄国内函件302万件,增长31.3%,收寄国内包裹11万件,增长14.6%,年末拥有邮政储蓄78家,年末储蓄余额达99.2亿元,净增17.4亿元。

旅游:全年全市旅游业务总收入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130.9亿元,增长15.6%,国际旅游创汇8650.9万美元,增长18.3%。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16.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592.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接待海外旅游者23.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4%、30.5%;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2.6%和9.8%。

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3%,教育事业支出增长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9.3%,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3.7%。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7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6%。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77.0亿元,比年初增加131.6亿元,增长13.9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8.7亿元,比年初增加6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9.4亿元,比年初减少8.5亿元,下降4.5%;中长期贷款余额378.2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增长19.8%。

保险:全年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23家。

全年全市保费累计收入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