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培成长故事

国培成长故事

国培成长故事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组成团队,在教研员彭老师、宗老师的带动下,倾心倾力投入活动中。

专家和各校的领导统筹部署,不辞辛劳。

各个成员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感染着我。

对于这次国培:我始终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学习。

第一阶段的理论引领,第二阶段的诊断示范,让我们很多教师有所冲动----我能否上好一堂阅读课?如何上?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毫无保留地展示与他人,需要怎样的勇气?然而,作为参与磨课的教师,却不妨跳出课堂看看自己。

我就第三阶段的磨课谈一点儿我的体会。

得知我要上《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我看了自己手头的教案课件等,经过自己的简单加工,就有了上课的思路。

第一次,在我们学校上的时候,我觉得挺惭愧的,没有准备课件,给自己找借口,觉得是时间紧。

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

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

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很丰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1、注意让童话与生活、作者、时代和自己对话;2、让语文课静下来,老师要舍得让孩子去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能力:3、教孩子读一遍文章,要教会孩子读这一类文章。

第二次,上这堂课之前,我结合专家和同仁的建议,对第一次的课有了调整。

这次,我制作了课件;整体感知部分:我由以前的“骗”这条暗线如手梳理情节,变为从题目中的“新装”这条明线入手。

走进文本部分:通过读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读的形式要多样。

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我注意了让文本与生活对话。

其实,这一部分的调整最让我头疼。

我想到了:教孩子识骗,防骗;对骗子的短信,我们该如何处理;人在什么时候说真话,仕么时候说假话;善意的谎言其实是很好的等等,但是我最后都觉得不合适,我担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了语文课的味道。

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我觉得:语文教学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一课,我的情感目标就是:教孩子说真话。

我又查阅了,知名人士对《皇帝的新装》的续写:大致分为种。

一是:通过这件事后,皇帝恍然大悟,改正了自己的不足,从此专心治理国家,国家治理得很好;另一种是:皇帝杀了两个骗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国家最终灭亡了。

我想:也许从说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更能让人们警醒:人要说真话。

为此,我在拓展部分就设计了两个内容:让孩子说说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说假话的现象,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接着:我设计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虚假违法广告的报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孩子觉得:说假话危害之大,从而警醒:我们要说真话。

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我在设计的时候,害怕孩子无话可说,就给孩子讲了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

第二次真正上了之后,其实也有很多漏洞。

课件的制作上,问题的设置得太小,太细,不符合这次国培“主问题”导学的要求,专家和老师们提出:问题展示要大一点。

我这次用上了课件,但我觉得运用不是很灵活。

感觉我受课件控制而没有让课件为我服务,所以我很惭愧,作为年轻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还要不断学习。

我上课时,还是自己的学生,但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

我又想,该怎么调整呢。

第三次上汇报课时,我其实很紧张,不够自信。

专家和老师们把课的流程磨得很合理,很恰当。

但我在真正上的时候,还是缺乏一些临场发挥的技巧。

在这里,感谢实验中学的领导,特别是张老师安排她的孩子们预习很充分,孩子们的素质也很好,配合得很积极。

“如果这些孩子们配合不好,我这堂课是上不完的。

”这是我上了这一堂的第一感受。

正因为这样,我在时间安排上欠合理,拓展延伸部分用时过多。

如果要调整,可能放在对人物形象的
解读上,还需要个性解读。

可设计一个简短的表演剧,通过孩子自己表演来深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要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呀!特别是我这样的年轻老师,真的要继续努力。

我想:如果我不参加此项活动,我就不会为语文阅读课而完整构思,不上汇报课就不会高强度要求自己学习,将构思嵌入课堂实践。

每一步都洗涤自己的惯性思维,更理性科学的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更要学习学习教育技术,而后达到教育艺术。

我在学习的路上,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愿与团队同行!我的发言完毕,说的不好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