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医师科内定期考核制度病理科医师科内定期考核制度;(讨论稿);一、为保障病理科业务稳定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病;二、考核对象为职称在主治医师以下,年龄40周岁以;三、考核由病理科主任医师负责,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二)职业道德评定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医患关系、;(三)业务水平考核内容形式可灵活选择,如基础知识;四、考核实施程序;病理科医师科内定期考核制度(讨论稿)一、为保障病理科业务稳定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病理诊断服务,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病理科医师的考核工作。
科主任,按规定组织并按时完成相关考核工作。
二、考核对象为职称在主治医师以下,年龄40周岁以下常规进行石蜡阅片,细胞学筛查,细胞学诊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初筛的学员和医师。
考核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三、考核由病理科主任医师负责,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考核。
(一)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考核期内完成工作数量、质量和科室指令性工作情况。
(二)职业道德评定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情况。
(三)业务水平考核内容形式可灵活选择,如基础知识,阅片诊断等。
四、考核实施程序(一)考核前准备:科主任在考核前一个月应通知需考核人员进行准备,并提出考核方案,公布考核范围。
(二)考核程序:科主任下发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表格,需考核人员进行自评,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科主任,科主任评定确认及格后方对其进行业务水平考核,并进行最终评定。
所有资料在考核结束后都必须存档以备查阅。
五、判定标准:评定为合格: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考核均合格者;评定为不合格: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有一项不合格;或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合格,业务水平考核不合格者。
六、考核与资质授权在一年内病理医师两次考核均合格者将授予签发报告的权限,年内学员两次考核均合格者将授予初筛权限。
考核不合格者在一个月内将进行下岗学习和补考,直至补考合格;连续三次合格后,再给予相应资质授权。
病理科医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60病理科医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各级病理医师考核标准;实习医生、规培医生考核标准;一、病理学专业实习医生;理论考核:;1.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执行常见肿瘤根治标本的规范;2.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流程,并能制作合格的H E;3.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熟练掌握病理学报;4.熟练掌握并能灵活使用常用的病理诊断术语,掌握;5.实习期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病理科医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各级病理医师考核标准实习医生、规培医生考核标准一、病理学专业实习医生理论考核:1. 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执行常见肿瘤根治标本的规范取材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流程,并能制作合格的HE切片;熟悉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熟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3. 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熟练掌握病理学报告书写规范,理论上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熟悉疑难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4. 熟练掌握并能灵活使用常用的病理诊断术语,掌握常见疾病的显微镜下病理形态,能够识别疑难病例的病理学形态。
5. 实习期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考核:1. 实习期间,每周完成肿瘤手术根治切除标本病理取材不少于5例,小标本取材不少于20例。
考核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熟练程度提出申请。
2. 实习期间考核病理制片,以能够制作一张合格的HE片为标准。
4. 实习期间每周阅片不少于50例。
5. 实习结束,参加出科考核,内容包括临床病理学理论(30%),病理取材及制片(15%),病理阅片考试(55%)。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规培轮转医生理论考核:1. 熟悉病理科工作流程,了解组织切片制作流程,了解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了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2. 熟练常见肿瘤根治标本规范的病理学大体描述,熟悉常用的病理学诊断术语,熟悉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能够读懂病理学报告。
3. 实习期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考核:1. 实习期间,考核一次肿瘤根治标本的病理学规范化描述。
2. 实习结束,参加出科考核,内容包括临床病理学理论(30%),标本病理学大体描述 (30%),病理学报告解读(40%)。
三、病理学专业规培医生理论考核:1. 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执行外科病理标本的规范取材2. 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流程,并能够分析评价HE切片的制作情况。
掌握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
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原理、流程,并能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常见的染色问题;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
熟悉分子病理学技术。
3. 理论上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掌握疑难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掌握常见疾病的显微镜下病理形态并能独立的做出诊断;熟悉疑难病例的病理学形态,能够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5. 规培期间每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及工作量考核:1. 从第一年起,完成不少于80%的“大标本”病理取材(每年不少于400例),每年不少于50%的“小标本”取材(每年不少于2500例);每周跟班值冰冻,根据熟练程度开始术中冰冻标本取材,最迟于规培第二年开始术中冰冻标本取材。
2. 规培期间每年阅片不少于4000例。
获得医师资格者,第二年开始独立签发“大标本”的病理报告,签发比例不少于50%(每年不少于200例);第三年开始独立签发“小标本”的病理报告,签发比例不少于30%(每年不少于1500例)。
3. 规培期间,于规培前6个月完成病理取材考核,考核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熟练程度提出申请。
4. 规培期间每3个月参加一次病理阅片考试。
5. 规培结束,参加出科考核,内容包括临床病理学理论(30%),病理取材(15%),病理阅片考试(55%)。
通过规培考试的住院医师考核理论考核1. 理论上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规范;掌握疑难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 掌握常见疾病的显微镜下病理学形态并能独立的做出诊断;熟悉疑难病例的病理学形态,能够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流程,并能够分析评价HE切片的制作情况。
掌握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
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原理、流程,并能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常见的染色问题;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
熟悉分子病理学技术。
4. 每年参加一次科室举行的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及工作量考核1. 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执行外科病理标本的规范取材,带教实习医师、新的规培医师取材。
2. 负责完成值班当天临床送检标本的病理取材,每年负责的标本取材量不少于5000例。
3. 跟班值冰冻,负责冰冻标本的取材。
4. 签发病理报告:第一年独立签发“大标本”的病理报告,签发比例不少于80%(每年不少于400例);初筛“小标本”病例并独立签发“小标本”的病理报告,独立签发比例不少于50%(每年不少于2000例)。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提出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正确掌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意义。
第二年独立签发“大标本”的病理报告,签发比例不少于90%;独立签发“小标本”的病理报告比例不少于60%(每年不少于2500例)。
第三年独立签发“大标本”的病理报告,签发比例不少于90%;独立签发“小标本”的病理报告比例不少于70%(每年不少于3000例)。
5. 术中冰冻标本取材合格率达90%以上;跟班学习术中冰冻报告,报告与石蜡切片诊断吻合率应达到10%左右,由科秘书不定期检查,并统计报告率。
6. 日常考核各组主任应不定期考核该层次医师(对基本理论知识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考核;每两周抽查规范取材;每个月考含免疫组化片的疑难病例4份)。
每个月由本组带教主任考疑难病例4份(主要病例出自有上级医师修改过的病例);每周由本组带教主任考核冰冻肉眼观察情况。
7. 每季度向本组主任汇报各专业病理知识新进展、新解读;做好福州市读片会等各项工作。
8. 每年参加一次科室举行的病理技能考核,包括取材考试和阅片考试。
主治医师考核理论考核:1.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规范;掌握疑难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学科动态,知晓新的诊疗规范的变动。
2. 熟悉疑难病例的病理学形态,能够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流程,并能够分析评价HE切片的制作情况。
掌握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
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原理、流程,并能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常见的染色问题;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
熟悉分子病理学技术。
4. 每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及工作量考核:1. 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执行外科病理标本的规范取材,带教实习医师、新的规培医师取材。
2. 负责本组标本的病理取材。
3. 冰冻班值,负责冰冻标本的取材。
4. 学习术中冰冻报告,由科秘书不定期检查,并统计报告术中冰冻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吻合率率,第1年不低于10%,第2、3年不低于30%,第4年不低于50%。
4. 签发病理报告:复检下级医师提交的切片,并能做出相对正确的修改意见。
负责解决组内病例,第1、2、3年要求不少于80%,第4年不少于90%。
5. 不定期针对本组诊断中的问题,对下级医师进行集中带教、讲课,科秘书、科主任抽查一次(随机听课)。
参加科内疑难病例讨论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6. 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并能在会上做病理部分的初级发言。
7. 能在福州市内读片会上做专题小讲座。
8. 参加福建医科大学病理理论课教学。
9. 每年参加一次病理阅片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冰冻诊断与疑难病例分析能力,由科主任负责考核并参考带教主任的意见,综合给分。
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理论考核:1.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规范;掌握疑难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诊疗规范,指导下级医师学习。
2. 掌握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掌握常用的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其用途。
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原理、流程,并能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常见的染色问题;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
掌握分子病理学技术,及时了解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4. 每年参加一次病理学理论考试。
技能及工作量考核:1. 全部负责本组日常工作,指导下级医师处理常规工作并参与亚专业建设。
2. 负责本组全部病理报告。
冰冻报告吻合率应达到90%左右。
3. 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业务学习,每年不少于8次。
4. 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并能做主旨发言。
5. 参加院内疑难会诊病例的讨论,并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6. 参加福建医科大学病理理论课教学考核方式:1. 每季度由科室主任抽查术中冰冻诊断情况,统计与术后病理吻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