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hēng),怎样才能(10)惊:惊动。

(11)起:飞起来。

(12)一滩:一群。

(13)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原文译文对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石灰吟[ 明] 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6.人间:人世间。

墨梅[ 元]王冕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字词注释1.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4.头:边上。

5.个个:朵朵的意思。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8.流:有流传、流布之意。

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10.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词义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

箬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马诗[ 唐] 李贺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春日[ 宋] 朱熹原文译文对照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泊秦淮[ 唐] 杜牧原文译文对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1)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泊:停泊。

(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4)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古词今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声声慢·宋李清照作品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①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夕阳西下,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1]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2、秋思:曲题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傍晚5、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7、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10、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论语》经典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