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标准化《十三要素实施汇总表》

安全生产标准化《十三要素实施汇总表》

一、安全生产目标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目标1.1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

(见制度汇编)1.2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发布生效。

1.3以公司正式文件印发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关于公布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通知关于印发2012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通知安全生产承诺书1.4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公司2012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班组负责人安全目标责任书员工安全目标责任书1.5建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档案。

2 监测与考核2.1各目标单位要制定年度安全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2.3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

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情况检查、监测记录表2.4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应形成文字报告并加以保存。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实施情况考核记录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2.5根据企业安全目标的变动,及时调整实施计划;调整后的目标与指标以及实施计划要以文件形式颁发。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组织机构和人员1.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文件)。

关于设立安全生产部的通知1.2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文件);成员未包括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通知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1.3制定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见制度汇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记录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表安全生产调度会议记录表2职责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发布)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通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布令2.2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好考核记录。

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2.3企业主要负责人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座谈)。

2.4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座谈)。

三、安全投入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安全生产费用1.1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制度中应具有部门职责、工作流程、使用范围和检查等内容。

1.2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1.3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使用范围。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台帐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使用申请表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2.相关保险2.1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缴费凭证复印件)。

2.2存有有关保险评估、年费、赔偿等资料(财务缴费档案资料)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台帐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1.1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1.2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评估表;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符合性评估表1.3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相关方领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记录表1.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本或电子版;(见书籍或文档)1.5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培训计划;(见计划)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计划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计划一览表1.6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培训、考核,做好培训记录。

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试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宣传、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宣传、培训签到表2. 规章制度2.1以文件形式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见文件、汇编)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见汇编和清单)2.3做好规章制度执行检查记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表2.4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应掌握相关内容(现场核查),做好发放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发放登记表3. 操作规程3.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见汇编和清单)3.2向员工下发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重点部位规程上墙(现场核查)做好发放记录。

(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发放登记表)4. 评估4.1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4.2编制评估报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符合性年度评估报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符合性评估结果不符合项报告法律法规不符合项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评估记录5. 修订5.1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5.2留存修订记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评审记录表安全操作规程评审记录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修订记录表6. 文件和档案管理6.1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6.2建立以下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资格资质证书、检查和整改记录、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相关方信息、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

五、教育培训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教育培训管理1.1以文件形式发布《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见汇编)1.2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编制识别报告。

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及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分析年度安全培训需求表1.3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年的安全培训教育计划一览表1.4编制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年度一季度安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报告1.5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2.1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登记表(见登记表、复印件)2.2建立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登记表(见登记表、复印件)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人员统计表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登记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管理台账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3.1建立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建立档案(卡)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卡3.2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档案(卡)换岗、复工、“四新”安全教育记录表3.3对转岗、离岗者进行培训考核,建立档案(卡)员工换岗、复工、“四新”情况登记表4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4.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见制定汇编)4.2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登记表、台账、档案,存作业证书证书复印件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取证情况一览表5其他人员教育培训5.1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全员教育培训档案(培训登记、考试成绩)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账5.2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建立培训档案(培训登记、考试成绩)。

职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登记表全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记录5.3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培训登记、考试成绩)外来人员安全培训签到表6安全文化建设6.1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印发文件6.2现场营造安全氛围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六、生产设备设施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1.1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

1.2新、改、扩建设项目应有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和项目安全验收等审查、批复和备案等资料;(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提供资料)1.3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意见书。

(见意见书)1.4厂址选择、厂区布置和主要车间的工艺布置、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设备设施、变配电等电气设施、爆炸危险场所通风喷淋设施、防爆型电气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双重接地保护、防雷设施、集中监视和显示的防控中心、厂区和厂房照明、人员通行安全路线等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现场核查)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2.1建立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

(见制度汇编)2.2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

年度安全设施检修计划年度设备综合检维修计划设备设施一览表(台账)2.3制定检维修应方案;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施工现场安全交底;做好检维修记录并应归档。

设备检查维修保养记录表2.4生产现场的机电、操控设备应有安全连锁、快停、急停等本质安全设计与装置。

(查现场)2.5设备通用要求:(查现场)3. 特种设备管理3.1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见制度汇编)3.2特种设备按规定登记、建档,按期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一览表(台账)3.3档案资料含生产、安装、验收、登记、使用、维护等。

3.4压力容器: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泵、储气罐等:应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注册证件、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年检报告等。

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验,有检验报告,记录齐全,且铅封完整,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管道、设备着色符合改进标准规定。

3.5工业气瓶管理:对购入气瓶入库和发放实行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气瓶类型、编号、检验周期、外观检查、入出库日期、领用单位、管理责任人。

3.6起重机械设备3.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装厂内机动车辆牌照并粘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技术资料和档案、台账齐全,无遗漏。

每年检验一次,检验数据齐全有效。

4.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4.1建立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

(见制度汇编)4.2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4.3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

(见拆除记录)4.4未执行作业许可的;未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的;4.5资料保存不完整的。

七、作业安全重点要素落实的具体措施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1.1建立危险作业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和操作规程)1.2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见8.隐患排查和治理:隐患排查、评估报告)1.3制作应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告知牌(在危险品生产、储存区域、原料仓库、产品仓库、配电室、变压器、公司生产区大门等设安全警示告知牌)。

1.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要求:(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了制度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规范)1.5仓库作业安全要求:(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1.6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要求:(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档案)1.7生产过程控制:建立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进入作业现场前,应按规定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见交接班制度、现场核查安全防护用品、消防设施与器材)。

交接班记录2作业行为管理2.1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需要规范的作业行为主要包括:(现场核查执行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情况)2.2检查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执行工作票制度。

相关主题